English

《唐蕃古道》谱写汉藏友谊的颂歌

2006-09-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马盛德 我有话说
《唐蕃古道》是青海省代表团在第三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上带给我们的一台佳作。它表现的是大家十分熟悉的1000多年以前唐朝与吐蕃王朝联姻的故事。艺术地再现这样一个历史事件对于我们今天时代的人们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个题材在我们以往的文艺创作领域多有表现,如舞剧《文成公主》、藏戏《藏王的使者》、京剧《文
成公主》等,近年来更有多部影视剧涉及相关题材。无论何种艺术形式,只要称其为“剧”,就有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矛盾冲突。而青海省代表团此次演出的《唐蕃古道》则另辟蹊径,选择了“服饰歌舞剧”这样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展现给我们的完全不是以往的模式。以“服饰歌舞”的形式来演绎文成公主进藏这样一个历史故事,乍听起来确实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当你静下心来仔细地欣赏和品味过《唐蕃古道》之后,就会发现任何担心或疑虑都是多余的。

在被定位为大型服饰歌舞剧的《唐蕃古道》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充满着激烈的戏剧矛盾冲突的文成公主,而是以文成公主进藏故事为主线,在若干个场景中以服饰歌舞艺术为主要表现手段,以新颖独特的视角和立意,艺术地再现唐蕃古道沿线藏民族多姿多彩的歌舞艺术和斑斓绚丽的服饰文化。这既是一次有益的探索,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令人耳目一新,让人充满了期待。

艺术本来就有表现苦难和理想的使命,历史上唐蕃联姻的发生本身就是一个解除民众苦难、实现和平理想的壮举。《唐蕃古道》在表现这一主题时,没有选择传统的戏剧冲突的路子,而是有意淡化戏剧情节的发展,为的是更加彰显其民族地域风情的描述,把更重的笔墨放在挖掘、展示藏民族歌舞与服饰文化的形式和内涵上,使文成公主在漫漫的唐蕃古道上通过这些五彩缤纷、异常精美的歌舞艺术与服饰文化,了解藏民族热情豪放的性格和善良纯朴的品德,从而加深与藏族人民的感情,实现建立和平安宁的和谐关系的神圣使命。同时,也真诚地表达着藏民族对这位大唐使者的崇敬与热爱。这也许是《唐蕃古道》所承载的艺术使命和要追求的最终理想。

从作品结构上看,《唐蕃古道》撷取了漫长路途中发生的诸多故事中具有典型文化意义的“点”来作为艺术的表现对象。全剧以《长安送亲》、《宗喀迎佛》、《赤岭日月》、《巴塘留影》、《贡布酒宴》、《拉萨迎亲》6个板块来构架,在力求整体统一的同时,更多地强调个性的张扬,注意每个板块舞蹈风格的强化,突出舞蹈的形式感,增强视觉冲击力。如在《宗喀迎佛》一场中“热贡”地区“六月神舞”的提炼,较好地衬托了迎佛的场面,渲染了人们迎接“神灵”时表现出的那种虔诚的心理及情感的迷狂,准确地转化和升华了民间祭祀舞蹈娱神又娱人的功能,使这一原本在民间祭祀活动中表演的民间鼓舞有了较为恰当的“生态位”。

质朴而不追求奢华是《唐蕃古道》的一大特点,从舞台美术、灯光设计到舞蹈服饰以及演员的表演,都体现了这一点。别致的服饰设计是该剧的一大亮点,为该剧增添了不少色彩。一组组式样新颖、色彩丰富的藏服给人以优雅大方、不落俗套的视觉享受。更为可贵的是,这些服饰在设计理念上遵循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审美特性,不盲目地追逐当下那种所谓民族服饰“时尚化”、“现代化”,让任何自然环境下生活的民族都一股脑儿地“裸露肚脐”,以此来追赶所谓的时髦、开放,迎合一种恶俗趣味。使世人早日走出这样的审美误区,让人的艺术审美真正回到艺术的本身,感受民族艺术纯朴、本真的自然之美,而不是把人的审美的眼睛掠去欣赏艺术之外那些华丽包装下的伴同物。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倡导的。

当然,要把《唐蕃古道》打造成精品,还要不断地去打磨,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此剧在结构上稍嫌松散,节奏不够紧凑,还可再精炼一些;主要人物的处理过于注重交代剧情因而缺乏情感的抒发,在很大程度上又约束了舞蹈的表现力(扮演文成公主的演员形象、条件很好,可惜没有给予充分的展现);各板块之间的衔接较拖沓,还需顺畅;代表性的舞蹈在语言和风格上还要进一步提炼与升华。这些问题应该在今后得到改进。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学会副会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