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众审美泛化与塑造崇高精神

2006-09-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楚建锋 我有话说
时下,无厘头的“搞笑”、“颠覆”等戏说经典、解构英雄、亵渎崇高的文艺作品越来越盛行。我们不得不反省我们民族的精神向度,重新审视我们的文艺作品如何去支撑和塑造我们精神高地的坐标。

中国文化被快餐化,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恶搞经典之风愈演愈烈,对红色经典的恶搞,甚至到了令人发指的境地。如把《

林海雪原》中的侦察英雄杨子荣亵渎成为营救情人而赴死的情种;把地下党员阿庆嫂丑化成性开放者等,使英雄的美好天性被恶搞得丧失殆尽。如果说大话文化消解了人们对英雄的崇拜,那么,“超女”引发的被消解的消费化、娱乐化、大众化的文化生态,便迈出更加危险的一步――大众审美从“艺术”走向“娱术”。

在文化渐进多元化的社会里,公众的智慧固然需要尊重和宽容。然而,靠恶意炒作、歪门邪道、恶搞文化的方法,以“艺术”的名义混淆人们的审美价值观,颠倒人们的荣辱观,就需要我们警省和反思。

文艺创作如果不能登高望远,不能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文艺作品的社会影响力,只是一味地迎合所谓的大众口味,恶俗、低俗、媚俗地炒作明星绯闻,专攻感官刺激、专攻丑闻、诉讼和琐事,只能让人感到“贫血”,失去作品的亲和力。

文化是形塑一个社会经济和政治行为的关键之关键,决定了这个社会如何面对各种挑战无往而不胜。文化更是一个国家的心灵和大脑,它的思想有多深厚、创意有多灿烂、品格有多高尚,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生命有多旺盛,社会有多文明、进步和发达。刚刚播出的20集电视连续剧《白求恩》,以一个真实的人物、真实的事件、真实的故事为蓝本,借用现代声光电技术创作的电视作品,把毛泽东笔下的“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一展现,实现了一次观众与白求恩的心灵对话和灵魂叩问!再如“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一心为民的公安局长”《任长霞》、《真水无香》中的“胜败皆服的好法官”宋鱼水等,都从不同侧面树立了榜样。

因此,文学不论是写历史人物,抑或是虚构的形象,如果缺乏了思想的高度和深度,缺乏那种轰击人们思想心灵的力量,缺乏照亮人们灵魂的思想光芒,是不可能立得住,也不可能拥有影响力、冲击力和震撼性的!

所以,文艺工作者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文化热点时,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要站在精神的制高点上去纵观我们时代的精神标杆。只有具备崇高理想、高尚品格、伟大精神的人,才是我们时代所必需的。这样的人物才是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社会、无愧于历史的!

故而,我们在文艺创作时,要以公众认可的价值标准为标准,以人们形成的审美情趣、审美取向为秩序。唯有如此,才是推动文艺创作创新发展的良策。也唯有如此,才能震撼人心、摄人心魄,才能让人敬仰,令人艳羡。像豫剧大师常香玉的“戏比天大”,就道出了豫剧之美要比生活更美丽更纯真更可爱更朴实的美学观。像孔繁森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宋鱼水的“辨法析理,胜败皆服”等,都道出一定时期、特定环境、特定行业中,老百姓所期盼的美的追求和境界。这些美,是人们所期盼和向往的,始终存活在人们心灵中。正因为如此,他们的美丽情怀、高尚心灵、崇高境界,才受到老百姓的尊崇和膜拜,受到老百姓的喜爱、赞誉和好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