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街头篮球谨防走入杂耍误区

2006-09-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沈亚军 我有话说
记者:国内很多人对街头篮球不太了解,您能不能介绍一下什么是街头篮球?街头篮球和传统竞技篮球有什么不同?

张:街头篮球(streetball)运动起源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黑人在自家后院或者贫民区

的空地上竖起一个篮球架,就可以进行比赛。到了1965年,街球创始人霍尔考比・洛克先生,将比赛搬到一座改造好的公园露天广场举行,从此街球运动就在美国人中迅速流传开。

街头篮球和传统竞技篮球的最大区别在于街球是一项彰显个性的运动,它没有传统竞技篮球那样严格的比赛规则,街头篮球追求动作的创新和美感;竞技篮球则是以进球得分为目的,动作越简练越好。当然,无论是街球还是竞技篮球,其本质还是篮球,要进球、要得分。现在人们有一个认识误区,觉得街球就是一种花哨的、华而不实的篮球杂耍,其实在美国,一个优秀的街球运动员也是一名优秀的竞技篮球运动员,但一名优秀的传统竞技篮球选手却不一定是一名优秀的街球选手。

记者:像您刚才说的,街球是一种源自美国黑人街头文化的篮球形式,这项运动进入中国后,我们可以融入哪些中国特有的元素进去?中国可以为街球运动的发展带来什么新的东西?

张:20世纪90年代,街球开始传入中国,并逐渐在青少年中流行开来。街头篮球的一大魅力就是每个街球玩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比如这次“娱乐篮球训练营”中,有一些年轻人就在街球中融入了中国武术的一些动作,体现出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特色,这就是创新。如果全都学美国,那多没意思呀!

记者:街球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项风靡全球、深受年轻人喜欢的运动,您觉得为什么街球运动能吸引这么多年轻人喜欢它?

张:街球是一种自由、奔放、时尚、激情四射的篮球运动。它提倡的是彰显个性,这刚好契合了年轻人喜欢张扬个性的特征,这和现在的独生子女追求自我的特点不无关系。

记者:现在喜爱街球运动的大多数是20岁上下的年轻人,您认为这项运动有没有可能推广到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中去?

张:这有点难。因为街球运动需要一定的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学街球动作需要敏感期,过了这个敏感期再学就事倍功半了,当然这并不排除年龄较大的人也可能喜欢这项运动。

记者:现在参与街球运动的大多数人都是业余球手,他们打街球主要是自娱自乐,以后有没有可能出现职业的街球选手和职业街球联赛?

张:这首先要看市场需求。俗话说得好:杀头的买卖有人做,赔钱的买卖没人做。如果街球运动有足够多的人喜欢,有足够大的市场,就有可能出现职业联赛。这次“CCTV5-361°娱乐篮球全国大赛”就是一次尝试。厂商举办这一活动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但街球运动也通过这样的活动得到了发展,它的成功与否也会对以后能否有更多厂商赞助街球运动产生影响。其次还要看我们怎么引导这项运动。如果街球运动脱离了篮球的本质,那么它不可能走得很远。

记者:您刚才提到“娱乐篮球训练营”,您在这次训练营活动中担任教练,想必接触到很多国内的街球爱好者,能否谈谈您的感受?

张:参加这次“娱乐篮球训练营”,我有一个特别大的体会,就是现在国内很多年轻人打街球,都玩花,尽去“秀”了,忽视了篮球基本功练习,以至于一通令人眼花缭乱的运球后,投篮却不进。我们有一个认识误区,觉得街球就是花式篮球,就是做漂亮的动作,这是不对的。街头篮球的本质还是篮球,是篮球就要进球。

此外我还有一个比较深的体会,就是国内的街球选手在团队协作精神、纪律观念、自我约束能力方面比较欠缺。这次来自美国的街球王加马尔・戴维斯在点评中也提到,“你们都不错,很多动作我们也没见过,但有一个问题,你们要成为一个团队,一个人在前面表演,其他人不应该站着,而是要鼓掌、要踩着节奏、要给队友送球,要能与队友非常协调地做动作。”所以我在训练营的时候强调,篮球是一项集体运动,要提倡牺牲个人的利益,成就集体利益。街球也需要团队协作,篮球不是“我”,而是“我们”。纪律、团队协作、自我约束能力这些都是篮球运动所必需的,也是现在的年轻人走向社会所必需的品质。比起篮球技巧,这些东西是更本质的。

记者:您刚才提到中国的街球运动存在的一些问题,您觉得应该怎样来引导这项运动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呢?

张:制定规则的人决定游戏的走向。这就需要活动的主办方、教练通过各种活动和平常训练来倡导和灌输一种健康的、正确的街球文化。街球就是要把非常好的个人天赋融入到集体当中去,街球也需要团结协作、需要扎实的基本功、需要上篮和进球,要勤学苦练、要用脑子,这些恰恰是我们的孩子们所缺乏的。只有让孩子们知道这些,街球运动才会有长足的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