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杨莹:一个人的“演出”

2006-09-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谌强 我有话说

 

杨莹谌强拍摄

资料员杨莹那间狭长的办公室,夹在中央歌剧院四楼的资料库和复印室之间。一个收发乐谱的长条桌占去了多半间,桌上堆放着她为下一场演出备好的乐谱。往里,是收藏乐谱和音像资料的库房;往外,则是进行复印资料并装订成演出乐谱本工作的复印室。在今年春天新的同事到来之前,有近五年的时间,杨莹在资料库、办公桌、复印室、排练场和音乐厅之间来回奔波,日复一日地“上演”着一个人的“演出”。

中央歌剧院资料室是随着剧院的创立而建立的,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收藏着从新中国建立初期到今天的各个门类的乐谱和音像资料。1989年,杨莹走进这个珍藏着中国音乐历史的资料室,至今已在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度过了十七个寒暑春秋。

同歌剧院交响乐团团长高艾聊起杨莹的工作,高艾举了个例子。譬如说中央歌剧院每年都要上演数十场音乐会,内容涉及到器乐曲、交响曲、独唱、重唱、合唱、音乐会歌剧等,一般每场音乐会都在15个曲目左右,每一个曲目都得有指挥用的总谱和不同声部的分谱,参加一场音乐会演出的演职人员大约有100人。“这你就知道了,杨莹必须在音乐会前准备好1500份乐谱,而且不同声部的分谱都不相同。”高艾的话里满是赞叹和敬佩。

时间紧、资料杂、门类多、专业强,这是杨莹经常面对的现实,但她谈起这个工作的特性来,话语中却充满了乐观和诗意――“资料室对一个剧院来说,就是一个‘粮草库’,要打仗,要冲锋,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然拿什么去打仗冲锋呀?”

听杨莹说话时的那个自信,想不到她已经是还有一两年就要退休的人了,但她的工作劲头,还像十七年前刚走进资料室时一样足,像个随时准备冲锋打仗的士兵。

同歌剧院演员们的演出和创作就像台上台下两个舞台一样,杨莹一个人的“演出”也有两个舞台――一个舞台是管理和制作乐谱,一个舞台是制作和播放演出字幕――不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剧场,杨莹的“演出”永远都在幕后。十七年来,杨莹参与制作演出的歌剧有十多部,她负责管理的乐谱多达五万余本(册),编辑制作了几百场各类演出的中文字幕,累计下来已达百万字之多。

排演一部新的歌剧,对资料员来说无疑是格外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外国古典歌剧的演出基本上都是用原版、原文演出,每次排新歌剧,杨莹都要从零开始收集整理乐谱和相关文字资料,制作演出节目单、钢琴谱、合唱谱、指挥和乐手的总谱和分谱,几十个声部都有各自不同的分谱,一部新戏往往要制作乐谱200余份,多达四五万页,加班加点成了杨莹工作的常态。乐谱制作出来让乐队排练后,她又得去排练场“跟”排练,看看导演有没有临时改变和删减,好及时更正。即使是不去排练场盯着,杨莹也没有休息的时候,她的另一项工作――做字幕――又悄无声息地开始了。

每一部歌剧或每一场音乐会上演的时候,杨莹总是一个人坐在字幕机前,随着剧情从头“演”到尾;而当演出结束,杨莹还要将全部乐谱资料收回,编号归档,整理入库。杨莹说,“保存这些乐谱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不能毁在自己的手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