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立足电力立足应用立足一线”

2006-09-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曹继军 我有话说
上海电力学院的办学特色与“电”紧紧相联。缘电而生、倚电而立、随电而进,上海电力学院深深地植根于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之中,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立足电力、立足应用、立足一线”的办学特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特别是华东地区电力人才培养、电力科学研究和电力技术服务的重要基地。

立足电力,与国家电力事业同发展

哪里有电力,哪里就有上海电院人;哪里有电力的发展,哪里就有上海电院的贡献。

从建国初期培养首批320名学生,到现在每年上千名毕业生,上海电力学院为国家培养电力专业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3万余名,成为我国电力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被誉为“电力工程师的摇篮”。

在建国初期电力人才培养起步阶段,上海电院的教职工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编写了《热能动力装置》等专业的基础技术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共17门,参加了发电厂电力网与电力系统、发电厂热力过程自动控制等专业的教学大纲的修订,出版了《热力发电厂》等专著。

在“文革”时期电力人才培养的非常时期,一些教师利用下乡接受“再教育”的机会到电厂开展调查研究,为编写新教材收集和积累资料;一些教师坚持开展教学研究和学习交流,在学校组织下参加吴泾热电厂第一台12.5万千瓦机组安装调试工程、望亭电厂轴流式风机提高处理的技术革新等。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学校抓住教育事业和电力事业大发展的时机,不断推进教学与科研:在引进和改造30万千瓦机组时,组织大批中青年教师到生产和改建第一线,研究新机组新设备;90万千瓦至100万千瓦的超大型机组相继投产时,教师们又奔赴新现场,不断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教学科研再攀新高,为2005年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应用化学三个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招生资格奠定了基础。

在成为电力人才培养基地的同时,上海电力学院也成为电力领域科技研发的重要基地。学校通过与电力部门合作,相继建成了国家电力公司热力设备腐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电站自动化技术上海市重点实验室、能源清洁利用与高效转换技术实验室、水处理技术国家职业鉴定所、电力系统保护实验室、电站与电网仿真实验室和现场总线与以太网自动化技术实验室等,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863”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发改委科研基金、国家航天基金、上海市重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家及上海重大科技战略项目48项,获得省(市)部级科技成果奖10余项。

立足应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了实现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上海电力学院着力打造一支思想素质优、工程技能硬、教学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的师资队伍。

针对青年教师大批进校的情况,近年来实施的“上海电力学院中青年教师特色培养工程”明确规定:35岁以下的“涉电”(电力及其相关专业)教师,进校3年内至少要到电厂或电力企业实习、实践3个月,或组成产学研团队,结合电力生产的实际问题,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联合攻关;35岁以下的“非电”专业教师,进校3年内必须通过学校举办的电力基础知识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目前,已有数批青年教师分别到上海外高桥电厂、宝钢电厂、华能上海燃气电厂和嘉兴电厂进行产学研合作或实习实践,较好地提高了青年教师的素质;数十位教师作为带队教师和学生一起深入电力企业参加电力生产实践或实习。

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近三年来,全校共有50多项实践教学研究课题由学校资助立项。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水平得到提高,由全校学生参加的“评教”结果已经连续3年达到90%以上的总体优良率。

学校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安排公共实践(军训、劳动、计算机基础)、基础实践(课程实验等)和专业实践(实验课教学、实习、设计)等环节,并先后出台了指导规范、课程设计教学规范和工作条例等制度,确保实践教学工作的质量,多环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学校积极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保证了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并直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在,全校共有60多个依托各种企业的校外实习基地,还利用校内的科研、实验条件以及与企业合作,建立了以工程训练中心、火电机组运行仿真实验室、继电保护实验室、水处理系统运行实验室等为代表的校内实习基地。

产学研合作教育也为锻造学生实践能力拓展了渠道:校企合作开展毕业设计,近三年来学校主干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题目源于科研、生产的选题超过50%;实行优秀学生导师制,一批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电力工程技术现场展开课题研究;与企业联合建立实验室和教学科研平台,为激发学生实践活动中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契机,学生先后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天堂硅谷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铜奖、上海市创造发明“三枪杯”、教育部“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人才

上海电院的毕业生岗位动手能力强,并且踏实、扎实,在电力行业被誉为“永久牌”人才。

学院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电力生产第一线和社会经济建设基层,学校因此提出了这样的目标:“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在第一课堂思想教育中,着重开展“立足一线,有所作为”的敬业精神教育。思政课教师经常带领学生深入社区、企业、工厂,开展社会调研和社会实践,启发学生构筑精神支柱,树立奉献基层、艰苦奋斗的价值观。

在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中,学校开展“做一名有责任心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导航”、大学生“三下乡”、“四进社区”等活动,培养学生服务基层、在一线中成才的成才观和职业观。例如电自学院每年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95598”上海电力热线的接听工作,进行诸如接听报修电话、填写报修单、接受用户咨询、开展服务回访等工作。通过“95598”热线服务,许多学生转变了不愿去一线的就业观念,增强了在基层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电院毕业生立足一线、爱岗敬业,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欢迎,毕业生就业率保持了稳定的增长,2004年就业率93.92%,2005年就业率97.51%。据调查反馈,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在职业道德、团队精神、业务知识、综合能力评价,表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的占98%以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