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陈炉:渭北高原深处的古镇

2006-09-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杨永林 我有话说

罐罐垒墙墙不倒。刘志达摄

从西安北上100公里,有一处藏于渭北高原深处的古镇――陈炉。这里是北方名瓷耀州瓷的重要窑址之一,其淳朴的民风、独特的民俗和至

今用传统方法烧制陶瓷的大小作坊成为吸引游人的3大看点。

陈炉镇属铜川市印台区管辖,元明时期因“陶炉陈列”而得名。据历史记载,陈炉陶瓷生产从元代就已具规模,明清达到鼎盛,明代陈炉陶场东西绵延5里,陶炉昼夜不熄,呈现“炉火不夜”之奇观,且每日皆集,赶集人数少则2000,多则5000,商贸活动十分频繁。清乾隆年间,陈炉曾创造了年产瓷器800万件的业绩。在明清时期,陈炉镇以其“层洞错杂宛花城”而被当时的文人雅士誉为乡里的8景之一。

陈炉地处山巅,群山围护,东西南北稍高处建有4个城堡,被誉为“四堡撑天”,地形犹如一口大盆,盆底地势较为开阔,集市街道和大部分陶瓷作坊都集中于此,居民则沿“盆”邦依山而居,自上而下,一层一层,上层人家的院落是下层人家的窑顶。为了减轻下面窑洞的压力,每家的院墙都用装烧瓷器废弃的“匣钵”或废瓷盆、瓷罐垒成,顺山而走蜿蜒曲折的山路用瓷片辅就,站在山下望去,“罐罐垒墙,层层叠叠,状如蜂房”的民间建筑,在绿树掩影下,形成陈炉特有的风景。

如今的陈炉镇仍有几十家大小不同的制瓷作坊,而且都是用原始的制造工艺:山中取料,人挖车推,搅拌磨料,陈列泥池,手工作坯,转轮就制,精心作画,细心绘制,千姿百态,无以言尽。记者走进挂着“关家作坊”牌子的一家院落,66岁的主人关培英正在转轮上拉坯,他的儿子坐在门口细心地在一个梅瓶上刻画,他面前还放着一个钟,说是给自己定时的,也就是在一定时间内要完成在梅瓶上雕花的过程,而所雕图案全在心里,不用打稿,随心所欲,但也栩栩如生,甚是可爱。关培英老人说,关家制瓷到他儿子至少已经有5代了,说着他搬出了一件瓷坛,说这是他家的传家瓷器,距今已有200多年了,是他老爷的作品。在他家的窑洞里,摆满了陶坯和制成品,虽然他不原意透露收入情况,但从他家的装修和摆设看,日子过得应该很不错,而制瓷是他们惟一的收入来源。

在陈炉旅游不怕迷路,镇上曲折的山路环环相通,顺着任何一条小路走去,都能走到热情的陶家。这里的灶头连着炕头,一进窑门是蹲在炕头正大碗吃面的陶人,看到客人来到,陶家会很热情地邀你吃饭,瓷窑窝子里埋的鸡蛋、土豆、红薯、玉米棒子、花生等先端上来请你尝尝,随后就是下了点青菜、撒了点葱花、泼了点红辣椒的清汤白面,直吃得你汗流满面、热乎舒坦主人才高兴。若碰上传统庙会,耍狮子、跑旱船、唱秦腔、祭窑神、剪纸、刺绣、扎花等等民间活动会使你流连忘返,乐不思归,一日之中可领略黄土文化的沉厚气息、品味陶瓷艺术的古雅烂漫、看尽窑洞文化的多姿风情、洞悉神奇建筑的匠心独运、体验陶人民风民俗之淳厚、感悟中国传统文化之精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