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学文化概观

2006-10-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醒民 我有话说

●科学文化深刻地内蕴于科学,并若隐若现地外显于世人。因此,它的一些组分已经潜移默化地浸润了人们的思想和心理,塑造了时人的思维方式和心理定势,乃至成为人性不可或缺的要素。

●科学文化也像人类的其他文化一样,分为器物、制度、观念三个层次:科学文化的器物部分是支

撑科学的物质基础;科学文化的制度部分包括科学活动的各种建制;科学文化的观念层次是科学文化的内核。

●科学文化是人类文化之一,不用说具有人类文化的共性。但是,科学文化的主体是认知文化和理性文化,它与作为信仰文化的宗教,作为感性文化的艺术有较大的差异。

 

科学文化(cultureofsci-ence,sci-en-tificculture)是人类文化的一种形态和重要构成要素,是人类的诸多亚文化之一。科学文化是科学人在科学活动中的生活形式和生活态度,它以科学为载体,蕴涵着科学的禀赋和禀性,体现了科学以及科学共同体的精神气质,是科学的文化标格和标志。与艺术、宗教等亚文化相比,科学文化的历史要短得多,但是它的影响却很大。科学文化深刻地内蕴于科学,并若隐若现地外显于世人。因此,它的一些组分已经潜移默化地浸润了人们的思想和心理,塑造了时人的思维方式和心理定势,乃至成为人性不可或缺的要素。还有一些组分比较隐秘,需要研究者加以发掘和阐释,才能被人们在理智上领悟,在行动中效法,从而进一步彰扬科学的文化意蕴和智慧魅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文化也像人类的其他文化一样,分为器物、制度、观念三个层次。科学文化的器物部分是支撑科学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其中的实验设备、观察和测量器具直接与科学活动密切相关。科学文化的制度部分包括科学活动的各种建制,主要有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出版部门、法规章程等等。科学文化的观念层次――这是科学文化的内核――还可以细分为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其中包括认知、语言和心理诸因素。科学共同体创造、丰富、共有和共享科学文化;以科学研究为生活形式的科学家也或多或少打上了科学文化的烙印;而且,每一个社会成员只要接受足够的科学训练和培养,也能够在科学文化的王国里漫游和观光,濡染一些科学文化。

科学文化内涵丰赡、深邃,外延阔大、模糊,确实是一个难以定义的概念。不过,还是有不少学者力图定义它,至少是界定它的内涵和外延。希尔表明,科学文化指称在各种社会领域传播的有意义的实践和伴随它们的表现的系列,是知识、技艺和态度的组合。哈贝马斯揭示了科学文化的深层底蕴:“科学文化最终不是由理论的信息内涵创造的,而是由理论家中那种审慎的和具有启蒙性的素质的形成创造的。欧洲精神的发展过程似乎是以这种文化的形成为目标的。”

科学文化是人类文化之一,不用说具有人类文化的共性。但是,科学文化的主体是认知文化和理性文化,它与作为信仰文化的宗教,作为感性文化的艺术有较大的差异。科学主要是对世界的认知探索和对真理的理性揭示,而非价值判断和感性欣赏――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科学中的价值和审美因素。于是,科学文化自然而然地拥有一些其他文化不具备的独特的性质。

科学文化的对象和内容是实在的而非虚幻的。科学文化面对的对象即自然界(以及社会和人的某些方面)是实在的,外部实在的强制以及客观而严格的方法的约束,加之公开的批评和多元竞争的格局,使得科学知识和基于其上的思想、精神、心态不可能成为虚无缥缈的东西。科学文化是最有效的研究真实世界的途径和知识生产的理想形态,是富有启发性的文化。在人类所有文化的知识体系中,无论就其系统性和严密性而言,还是就其量的多少和质的精粹而言,科学文化知识体系大概都是独树一帜的。科学文化一经确立,它的启发功能即脱颖而出:不仅具有自我繁殖的能力(知识可以产生知识,思想可以产生思想),而且对其他知识体系,对社会乃至人生,都会产生大大小小的影响。独创性是科学文化的独特要求和鲜明标识。独创性使科学文化区别于重复的物质生产文化,也区别于有价值的和可复制的其他精神生产文化。在科学文化中,只有世界冠军,没有世界第二。科学文化是尤为强烈的理性的和实证的文化。科学文化的最大特色之一是以经验实证为根基,以纯粹理性为先导。科学生活是理性生活的缩影,科学实践是实证生活的学校。怀疑和批判是科学文化的生命,也是科学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宗教叫人信仰,法律让人服从,科学则公开让人怀疑和批判。科学的怀疑和批判有双重功能:剔除错误的思想,完善不成熟的理论,履行科学的清道夫、守门人和建筑师之责。科学文化具有普遍性、公有性和共享性。科学文化尽管在创造过程中及初级阶段多少带有一些地方特点和个人色彩,但是经过科学共同体的充分交流和再加工,这种差异在成熟的理论中便大为减少,从而具有其他文化所不具有的普遍性。也就是说,科学文化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是共同的,能为每一个乐于分享它的个人和群体所共享。科学文化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和非历史性。温格认为,科学文化具有独特的自主性,不大受文化变迁的影响,而西方历史的其他产物似乎不是如此非历史的。这表明,科学与其他文化是高度非对称的。科学文化是见解和诠释多元化的竞技场,是争论和辩驳制度化的语境。科学发展伴随着科学观念的局部调整,科学革命是科学观念急剧而根本的改造。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学派拥有各自的科学观念,即不同的本体实在和认识框架等,见解和诠释的多元化盖源于此。对于科学理论的评价和取舍既有外部的确认(理论的命题与经验事实符合),又有内在的完美(理论的基本观念或逻辑前提的简单性),但前者更为根本。尽管人们对经验事实的理解和诠释可能会有分歧,但是事实毕竟是事实,它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涵义是无法人为地歪曲的。这就决定了科学的争论武断不得,只能靠证据道理说服,不能靠权势暴力压服,也不能靠巧舌如簧骗服。可靠性(即可信性)的声誉在科学文化中是首要的个人资产,同行评议是科学文化的关键制度。身处科学文化氛围中的科学人,一般比较看重自己的学术声誉和道德声誉,追求长远的、意义比较重大的科学目标。科学文化具有某些伦理道德的蕴涵,尤其是诚实第一。科学文化主要是知识体系及其伴随物和衍生物,并不是伦理道德体系,但是它也蕴涵某些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其中最重要的是诚实。如果科学家在做实验和写论文时弄虚作假或抄袭剽窃,他就会被从科学界清除出去。这个原则在民间文化中偶尔有之,在官僚政治文化中很少见到,而在科学文化中则是最主要的。与诚实原则相关的还有另一个原则,就是不把威胁作为迫使别人改变观点的手段。科学文化在更大的程度上是有机的、生物的现象。马赫早就认为,科学无论就其起源、目的而言还是就其行为、进化而言都是一种类似生物的、有机的现象。辛普森沿着这条思想进路进一步强调:科学中的所有系统具有类似生物的组分;文化本来就是生物现象,科学作为文化在更大的程度上是生物现象。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在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张力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

若要进一步搜索的话,还可以列举出科学文化的一些特性。比如,科学文化像其他文化一样,也具有自己的局限性。马斯洛提到:科学亚文化强大有力而包容甚广,足以解决许多以往不得不放弃的认知问题,但却无法解决个人的问题,以及价值、个性、意识、美、超验和伦理问题。不过,话说回来,哪一种文化没有自己的局限性呢?(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