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探索高新区的“中国创造”之路

2006-10-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柯玟 我有话说

编者按:国家级高新区是鼓励自主创新的试验田,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加速器。地处内陆的西安高新区通过15年的艰苦创业,依靠体制和技术创新,在我国西部地区走出了一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成功道路,成为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深圳高新区比肩的全国首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园

区。在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之际,本文结合西安高新区的发展实践探讨高新区的“中国创造”之路,希望对推动全国高新区建设进而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景俊海在检查西安高新区重点建设项目。资料图片

记者:西安地处内陆,不具备改革开放的区位优势,在观念和实践上也曾一度明显落后于沿海、沿江地区。但是,自1994年以来,西安高新区的综合指标一直位居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前列。2002年12月,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考察认定为6个“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和地区”之一;2006年,根据国内著名调查研究机构塞迪顾问的评价,西安高新区的科技创新竞争力位居全国107个开发区的第3位。请问,西安高新区凭借什么优势赢得这些殊荣?

景:西安有雄厚的科技实力,但长期以来,由于体制原因,西安的科技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科学技术难以转化为生产力。

15年来,在陕西省委、省政府和西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积极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市场化环境,并通过市场手段建立起科技创新互动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研发合作,使科技成果逐步实现商品化、产业化,使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迅速成长起来。中国第一台SP30超级程控交换机、片式压电陶瓷变压器、磁光电流互感器、数字化虚拟演播室、移动通信基站天线、自聚焦透镜、纳米靶向制剂技术、国家无线局域网标准和世界三大无线通讯标准等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重大产业化项目都诞生在这里。

目前,西安高新区平均每天新成立4家科技企业,平均每天转化3项科技成果,建区以来累计转化科技成果6000多项,累计创办科技企业7000多家,其中90%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005年,西安高新区的生产总值占全市GDP总量的1/5强,新增GDP占全市的1/3以上;新增从业人员5万人,占全市新增从业人员的50%。西安的科技优势正在加速转化为经济优势。

记者:外商的青睐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西安高新区自主创新的成就。世界半导体领军企业美国美光公司、应用材料公司相继在西安高新区投资建设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投资额不断刷新陕西省外商投资高科技项目的纪录,两个项目的投资总额均超过5亿美元。请问,您如何理解自主创新与招商引资的关系?

景: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它包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层次。西安高新区的一次创业主要是通过营造市场化的环境促进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业。二次创业仅仅依靠本地的科技资源已不足以支撑西安高新区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因此,在坚持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的基础上,实施外部资本化战略,面向全球配置创新资源,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再创新就成了我们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们先后引进了美国IBM、Intel,德国Infineon、Bosch,日本NEC、FUJITSU等世界著名研发机构40多家,引进了31个国家和地区的784家外资高科技企业,其中世界五百强和著名跨国公司50多家。尤其是全球第五大半导体厂商德国英飞凌公司、全球第二大内存芯片制造商美国美光公司、全球第一大半导体设备供应商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投资西安高新区,将会进一步提升西安的区域创新能力。

记者:走“中国创造”之路是光荣的历史使命。但是怎样才能走出“中国创造”之路,是尚在探索的课题。根据西安高新区的经验,您对走“中国创造”之路有何见解?

景:坦率地讲,西安高新区这条“中国创造”之路也是被“逼”出来的。靠不上老外(外商),靠不上老乡(乡镇企业),只能靠老九(知识分子),这是西安高新区当初选择“中国创造”的根本原因。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沿海地区大规模吸引外资,制造工厂发展如火如荼时,作为不沿江、不沿海、地处西北内陆的西安,市场化的环境尚未形成,创业的冲动和资本的活力明显不足,吸引外资特别是制造型企业先天不足,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西安高新区只能从西安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才资源充沛的实际出发,通过实施内部市场化战略,营造一个局部优化的市场环境,激活本地的科技资源,让本地的科技人员开始转化自己的研究成果。比如,西安海天天线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办人肖良勇原来是个军事天线专家、大学教授,65岁退休之后才在西安高新区开创自己的事业。这家企业以民族天线产品――海天天线打破了跨国公司垄断中国天线市场的局面,促使国外同类产品价格整体下降60%―90%。

西安高新区之所以能走出一条成功发展高科技产业的道路,之所以能将西安雄厚的科教资源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除了国家政策因素之外,关键是通过营造市场化的创新环境,创造了一个科技人员勇于转化科技成果、乐于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通过建立市场化的创新机制,使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迅速成长起来。

记者:就加速“中国创造”来说,作为一个全国先进高新区的领头人,您认为高新区还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

景:鼓励“中国创造”,必须先培育“中国创造”的土壤。鼓励自主创新,就要大力营造适合创新的内外环境。世界上一些很优秀的科学家都是中国人,可为什么中国科技产业发展依然落后呢?主要是体制和机制问题,是风险投资、知识产权、创新文化等问题。

要实现“中国创造”,需要在企业产权激励、投融资政策、知识产权保护、信用制度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如果这些政策、制度、措施没有新的突破,高科技产业发展会受到很大制约。比如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如果知识产权保护解决不好,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受到抑制。还有投融资政策问题,无论是北京中关村还是西安高新区,资本界都称“有钱没有好项目”,而企业却说“有项目没有钱”,科技创新如何与资本有效对接仍然是困扰我们的大问题。此外,还有很多创新文化方面的障碍,需要创造多宽容、多鼓励的环境。

总之,我们要大力扶持机制灵活、创新能力强的科技企业,强化企业家作为自主创新活动的核心地位,切实维护企业的创新权益,吸引和培育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市场意识的企业家,使国家高新区真正成为创新活动的试验场和辐射源。

记者:西安高新区最近提出要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外包和创意产业,请问,为什么要选择这两个产业作为新的突破口?

景:西安具有发展软件服务外包和创意产业的比较优势。西安拥有在校大学生80万人,全市受过高等教育人口82万,人才密集程度列全国第一。西安的劳动力成本大体上是沿海地区的50%左右,素质高,稳定性好。这些都是西安发展软件服务外包和创意产业难得的基础和条件。此外,软件服务外包和创意产业是智力密集型的“绿色产业”,发展软件和创意产业也是西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制造”要成为“中国创造”,“世界工厂”要成为“世界办公室”,发展软件服务外包和创意产业就必然成为我们的最佳选择。

记者:“十一五”期间,对于进一步加速“中国创造”的进程,西安高新区有什么新的计划?

景:国家领导人曾指出,要将北京、上海、深圳、西安、武汉5个高新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高技术园区,为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作出重大贡献。这更加坚定了西安高新区走“中国创造”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十一五”期间,我们将重点围绕“打造中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目标,突出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环境建设两条主线,学习他人,超越自我,扬长补短,重点突破,全面优化创新发展环境。

我们将大力实施“百千万科技创新创业计划”和“515”龙头企业扶持计划,要在5年内实现百名院士创新创业、百个企业上市上柜、千名博士创新创业、千名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列入国家各类计划千项,引进项目总投资千亿元;科技企业累计过万家,科技成果转化过万项;培育5个年收入过百亿、10个过50亿、50个过10亿的创新型企业。力争到2010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200亿元、GDP832亿元,成为拥有50万高素质就业人口的科技新城与和谐新区,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辐射能力最强的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再过几十年,当人们问:中国哪个地方最像硅谷?我希望那就是西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