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苏州市平江区各小学:着力打造校园“特色文化”

2006-10-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我有话说

诞生在弄堂里的百年老校苏州市善耕中心小学,交通不便,设施普通,然而她竟引得苏州市近千位家长“舍近求远”,横穿整个古城送孩子来到这所“理想中的读书殿堂”,这已成为苏州教育关注的“善耕现象”。苏州市平江区教育文体局局长沈建中告诉记者,“‘善耕现象’在平江区具有代表性,新一轮的教育布局调整,

使这些小巷深处的老校处于竞争劣势。但依托区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挖掘学校资源优势,打造校园‘特色文化’工程,使校校都具特色,生生都能张扬个性,构筑起了学校新一轮竞争优势,也成为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体现。”

挖掘自身优势,孕育特色文化

“只见我们的机器人性能稳定,动作灵活,速度飞快,以7秒26的全场最好成绩为中国代表团赢得了首枚金牌。‘CHINA!CHINA!’的呼声让我们既激动又自豪!”苏州市平江区马医科小学学生岑振洲和刘乾坤,在参加“2005世界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时所记录下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刻。“塑造校园特色文化,不能‘异想天开’,而要结合区域和学校自身优势。学校创办者、校名、教师特长,都可以成为校园特色文化的‘由头’。”马医科小学校长朱正芳颇有心得。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这所仅有13个班级的“小”小学,竟是全国第一所机器人教育实验学校,曾在世界级竞赛中为祖国夺冠争光。朱校长说:“我们根据老师的特长来开设特色课程、创设校园特色文化。由于机器人设计制作涉及精密机械、自动控制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要求创造者有良好的相关知识。”去年九月,马医科小学把竞赛推向普及,在一、三、五年级开设机器人课程。已被一所重点中学提前录取的岑振洲告诉记者,“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心理素质,在这门课上都能得到锻炼。”

平江区15所学校每校都有挖掘校园特色文化的生动故事。平江实验学校借助校内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大成殿和18棵古银杏树,塑造了“银杏校园文化”,创办了银杏文学院、银杏艺术学院等银杏社团文化,激励学生争做团结、诚实、勇敢、蓬勃有朝气的优秀少年;桃坞中心小学建立了桃坞木刻年画展览馆、创建了桃坞木刻儿童工作室,按年龄和动手能力不同,分纸版画和木刻画教学。

塑造“卡通明星”,完善评估体系

走进平江实验学校,仿佛置身于“银杏娃”乐园。水池边,“银杏娃”正在关水龙头;电源开关旁,“银杏娃”节约用电;“银杏娃漫画故事大赛”、“银杏娃玩具玩法大赛”等吸引了3000多名孩子踊跃参与。

平江区学校根据孩子们求乐求新、求变求异的年龄心理特征,精心创设‘卡通形象’,使之成为孩子们深入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以及常规管理的载体。据此,平江区学校出台了《平江卡通娃娃成长计划》,制作了卡通娃娃成长卡;平江区教育文体局根据实践写就的《创设卡通育人新场景,拓展学生成长新空间》,获得了“全国小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展评”特等奖。由沈建中在平江实验学校首创的“卡通娃娃进校园”,在全区迅速推广开来。

善耕中心小学校园,紫藤回廊,古木参天,处处透着苏州园林的气息。放学了,书包上挂着卡通“善耕牛牛”的孩子们兴冲冲地走出校门,向父母展示他们努力的成果。2005年,善耕中心小学校长谢芳有感于“善耕”两字的含义,和同事们在“牛文化”上做起了文章。学校成立了卡通形象工作室,憨态可鞠的“善耕牛牛”在多次评选后被推至台前。“如果说传统的三好生评估体系是‘金字塔式’的,那么平江区教育的特殊评估体系则是传统评估体系的有益补充,引导孩子们更加全面发展。”沈建中告诉记者,“一些孩子学习成绩‘不优秀’,但他乐于助人、爱劳动,我们也给予肯定,从而使他更加自信,在学习等方面更加努力。”拾金不昧的姚云冲,获得了一枚“善耕牛牛”贴纸,他如获至宝地珍藏起来。因为根据学校规定,集满5枚贴纸可以换取一个牛挂件,5个牛挂件可以换一个卡通绒毛牛,每学期末评选“善耕好牛牛”。“善耕牛牛”激发着学生们的创新活力,80%的学生都参与了田径队、合唱团、天文观测组、智能机器人等兴趣活动。天文组沈忠浩采写的《微陨石的采集与研究》、科普组学生发明的“骨髓安全运送箱”、“新概念交通灯”等,均获江苏省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而东中市实验小学开展“守法蜂”、“节俭蜂”等评比,也使全校3/4的学生都能获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