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不“安分”的老安

2006-10-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耿建扩 我有话说

“老安”大名安玉西,是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北苏闸村村委会副主任,村农业产业协会会长。几年来,他靠着一种不“安分”、不满足的“钻劲”,读书看报,搞特菜种植,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特菜品种,他精心侍弄的5个蔬菜大棚18个品种的特菜,在衡水等地各大饭店供不应求,年收益在5万元以上,成了村里有名的富裕户。他还带动乡

亲们搞起特菜种植,把自家的大棚变成全村群众学习的课堂。

1993年,安玉西率先摸索种植大棚错季黄瓜,刚开始,好好的苗子不是死就是长不大。老安没有气馁,自费订阅了《北方蔬菜种植》、《黄瓜病虫害防治》等刊物,整天抱着书本在大棚里对照着蔬菜边看边琢磨,那股子“钻劲”连邻居看了都有些惊诧。为掌握种植技术,他还跑到数百里外的天津黄瓜技术研究所向专家求教。功夫不负苦心人,老安很快成为这方面的行家里手,收入节节攀升。

腰包越来越鼓,老安又开始琢磨怎样发挥土地的最大效能。“黄瓜、油菜套种”,“黄瓜、莴笋、丝瓜立体种植”等新的种植模式在他的大胆探索下不断取得成功,大棚菜生长期达到10个多月。种植模式的调整,使他的每个大棚又增收2000多元。如今,老安种植的特菜有毛笋、莴笋、天葵、黄金菜、鸡毛菜、苦苣菜等十七八个品种,满足着城乡消费者的多种需求。

“自家富了不算富,乡亲们不富心不安。”今年5月,老安向村委会建议,成立村农业产业协会,使农副产品销售、农资供应、技术指导、信息共享等农事服务组织化、网络化。他常常带领会员外出跑市场,为菜农联系销路。他们在北京市场发现,传统的樱桃西红柿由于上市期比较集中,往往卖不上好价钱,影响大棚效益。回来后他们思量,要调整樱桃西红柿种植时间,采取延后种植20天的措施。新办法果然灵验,推迟上市的樱桃西红柿在北京市场一炮打响,价格比过去提高50%,菜农们乐得合不拢嘴。

明显的经济效益吸引父老乡亲踊跃加入农业产业协会,目前全村实现了一户一会员,会员数达到了400多人。不到半年时间,老安牵头的农业产业协会就组织技术交流12次,参观培训5次。会员们说,是老安带领大家奔上致富路。而不“安分”的老安却笑嘻嘻地说:“我才44岁,凡事要想在乡亲们的前头,协会的‘大戏’还在后头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