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长征精神 光耀千秋

2006-10-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燕琦 通讯员 高敏婧 我有话说
今天,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显得格外庄严肃穆。上午9时,“伟大壮举光辉历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在这里隆重开幕。

一边是沼泽草地,一边是巍巍雪山。草地上,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红军战士在泥泞的草地上互相扶持着艰难前行;一顶草帽一半露在沼泽地上,草帽下的红军战士已经被沼泽所吞没;皑皑雪

山,乌云密布,大雪纷飞,一个红军战士的身躯已经被白雪所覆盖,他用尽最后的力气挣扎着把党章和一枚银元交给了身边的同志。在大型景观《过雪山草地》前,观众被眼前逼真的景象深深震撼。“长征的每一里路都有红军献出生命”离休老干部李有全哽咽着对记者说:“我1945年参加第一野战军,打过5年仗,经历过战争的艰苦,可是跟老一辈红军所受的苦根本没法相比,我们后人应当永远记住他们、尊敬他们,现在感受长征这段历史,缅怀红军前辈,就是要将红军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展览通过400余件长征文物,以及数以万计的图片、绘画、雕塑、复原景观,使观众穿越了历史的时空。序厅“红军不怕远征难”引领观众踏上长征之路;油画《强渡乌江》、复原景观“飞夺泸定桥”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战争的硝烟中;红军长征标语、长征英烈、长征宣传教育三个主题展区使观众对长征历史有了深刻而直观的认识。

展览中的一艘小木船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军事博物馆编研处处长姜廷玉介绍说,这是中央红军渡过于都河时使用的小船,长征,正是从过这条河开始的。成立仅三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从此成为了马背上的红色政权,从瑞金一直带到陕北的“中华苏维埃政府中革军委印章”也有幸保存至今。

一个与遵义会议原址相同尺寸的大型景观展现在展厅中央。展览总体设计师夏鑫介绍,遵义会议会址景观通过前后冷暖色调对比,寓意着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从会议会址拿来的挂钟原件,则记录了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历史时刻。

红军战士吃剩的半截皮带吸引着许多观众的目光。曾去草地实地勘察过的大型复原景观设计师林红钢动情地说,饥饿是草地行军的最大威胁,有的人甚至从马粪中寻找没有消化的粮食残渣充饥果腹。过草地时,红军仅营以上干部就牺牲了50余名;据红二方面军军史记载,这支红军有上千人长眠于草地;红四方面军三过草地,8万之众几乎损失过半,直到今天,没有人能够统计出究竟有多少年轻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草地、雪山。

一张70多年前的《大公报》成了军事博物馆最珍贵的文物之一。正是从这张报纸上,红军得知陕北还有一支自己的队伍,毛泽东提出到陕北去,北上的部队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1936年10月9日,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22日,红一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在将台堡会师,油画《三大主力会师》将70年前的历史性时刻艺术地再现出来。

在一件打满了补丁的棉坎肩前,有些观众眼角湿润了,老红军的讲述更让观众心潮澎湃。原红六军团的老红军刘月生告诉大家:“过雪山的时候,大多数人连一件这样的棉衣都没有,都穿着单衣,过草地的时候,许多人打赤脚,连草鞋都穿不上。”当记者问到,是什么支持红军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完成了长征,老人豪情满怀:“我相信所有参加长征的人都很少考虑到苦,因为我们有一个信念,那就是革命,为子孙后代革命,还有一个理想――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有了这种信念和理想,我们将生死置之度外,什么时候牺牲了就算尽到责任了。”谈到对年轻一代的期望,老人告诉记者:“希望长征就像毛泽东同志说的那样,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希望长征播下的种子在今天继续成长,使长征精神千秋万代永远传承下去。”(本报北京10月16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