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降低考试比重,增加能力比重

2006-10-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谢小庆 我有话说
多年来,虽然高考也在改进,但步子迈得太小。今天,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就业困难,越来越多的贫困农民举债支持子女读完大学以后,面对的却是子女“毕业即待业”。教育支出已经成为许多农村家庭致贫的主要原因。这
种局面,已经将高考逼上了非改不可的道路。我认为,高考改革的出路就是:在招生中,降低考试所占比重;在考试中,增加能力考查所占比重。

降低招生中的考试比重,给高中教师发言权

现行招生考试制度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其中,最不合理的就是在学生评价方面最具有发言权的高中教师却没有任何发言权。即使仅就能力评价而言,再好的考试也不如教师对学生的长期观察更准确,更不用说非智力方面的评价。今天,对学生观察一年以至几年的中学教师对于学生的升学没有任何发言权,招生决策几乎完全依据在评价学生能力的有效性方面颇值怀疑的考试。

为了给高中教师一定的发言权,我强烈向各省的教育主管官员推荐一种改革方案:以高中综合评定成绩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以统一考试作为高中成绩的校正因子,统一考试成绩与考生脱钩。具体的做法是:在进行全省或全国统一考试以前,将所有应届考生的高中综合评定成绩上报存档。统一考试以后,根据统一考试的成绩,以学校为单位,对各个学校的高中综合评定成绩进行校准,校准为具有可比性的“校准高中成绩”,提供给高校。高校根据“校准高中成绩”录取新生。每个考生在统一考试中的成绩将成为国家机密,严格保密,完全与考生脱钩。面对社会仅仅公布各个学校的统一考试平均成绩。用教育测量学的术语说,就是以统一考试作为“外部共同题”或“外铆”,对各个学校的高中综合评定成绩进行等值,以经过等值的“校准高中成绩”作为大学招收新生的参考依据。

这一方案的突出优点就是给了最应具有发言权的高中教师必要的发言权,以长期的“形成性评价”取代了一次性的“终结性评价”,以“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评价取代了单纯笔试的评价。

增加考试中的能力比重

长期以来,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是我国教育的痼疾,这与考试的导向作用不无关系。对于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古人早就做出了非常清楚的回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送给别人一些鱼,不如教给别人一些打鱼的方法。鱼,就是知识;渔,就是能力。知识性考试,就是看一个人篓子里有多少鱼;能力性考试,就是让人打两网鱼看看,看其渔之高下。

“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区别首先体现在二者的影响面不同。知识仅仅影响到一个人在有限领域中的活动,例如,光学知识仅仅影响一个人解决有关光学方面的问题,对他在其他方面的活动影响并不大;能力则影响到人在较广领域中的活动,例如,逻辑推理能力影响到一个人的多种活动,影响到一个人治学、经商、从政等许多方面的活动。其次,体现在二者的变化速度不同。相对来说,知识是一种“快变量”,既可能通过强化训练而获得,也可能由于遗忘而失去。能力则是一种“慢变量”,能力的形成过程恰似“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能力考试与知识考试也是有区别的。能力考试不容易受到强化辅导的影响,几乎无法突击准备,对记忆力的要求较低,不与某一特定教材挂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