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以传承藏医药文化为使命

2006-10-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赵婧 我有话说
9月9日,中国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在西宁落成开馆。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惟一一座展示和保护藏医药文化遗产、发展进程物证、珍贵文物的藏医药专业博物馆。馆内共开设药物标本、藏医医史、医学唐卡、医疗器械、古籍文献、天文历算、彩绘大观等七个展厅,展出动植物、矿物标本2000多种,藏医学挂图80幅,1300年前的传统藏医外科器械
180多件、古典籍文献1000多部。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藏族唐卡巨作《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也在博物馆亮相。中国藏医药文化博物馆的落成,不仅是藏医药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藏医药文化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

修建博物馆本是一项文化公益事业,令人惊奇的是,这座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投资1.2亿元的中国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其投资兴建者不是当地政府,而是当地有名的一家集团公司――青海金诃藏医药集团。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企业为何要耗如此巨资去作这项公益事业呢?带着好奇和种种疑问,日前记者走访了青海西宁市的金诃藏医药集团。

整合资源,打造藏医药产学研医一体化发展平台

距今已有近6000多年历史的藏医药学以源远流长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浩瀚典籍、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得天独厚的药物资源、科学合理的炮制工艺、堪称瑰宝的天然药品为世界医学界所瞩目,是藏民族贡献给世界的伟大遗产。但是,这一伟大遗产在解放前大都被深锁在寺庙深院,难以发扬广大。解放后,藏医院的组建成立,使藏族的医疗服务由传统的寺院“曼巴扎仓”走向了规范化的藏医临床医疗。但随着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等原因,藏医药也面临着古籍流失严重、传承人才短缺、如何现代化而又能保留特色疗法等严重问题。金诃藏医药集团正是顺应藏医药发展需要,通过体制创新和藏医药资源整合,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将一个只有20名职工,仅有140万元固定资产的事业单位,迅速增长为资产总额5个亿的大型民族医药企业,逐步形成了以医疗为基础,以科研为先导,以药品生产为主体,以教育为根本的国内惟一一家集藏医医疗、研发、药业、藏医学高等教育“四位一体”的国有集团性民族医药企业。用集团副总经理端智的话说:“企业赢利固然是重要的,但集团的最高宗旨始终是继承和发展藏医药事业。”

金诃藏药生产严格遵循“药品关乎生命,质量决定生存”的质量方针。在位于西宁市生物科技园区中心的金诃药业公司的制药车间里,记者看到现代化的制药设备和传统的藏药生产工艺在这里已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技术创新,他们对传统藏药的炮制、生产工艺、剂型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造,药品从生产、检测到最后包装已全面采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管理。据了解,该公司的药品生产全部通过国家GMP、GSP和ISO9001三大质量体系认证,目前有74个国药准字号藏药产品,其中25个产品为公司自主研发的独家产品,12个品种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率先完成了传统藏药生产工艺与现代化制药科技的标志性融合。

继承和发展藏医药文化,培养藏医学人才是关键。集团下属的青海藏医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国两个藏医学高等教育机构之一,筹建于1987年的青海省藏医院现已发展形成集研究生、本科、专科、留学生教育,普通教育为一体的多层次办学新格局。其中藏医学专业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博士授权点,实现青海省零博士点的突破。

此外,由金诃集团独家投资400多万元牵头组织的我国第一套藏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材(26种),现已编纂完成并出版发行,填补了全国统一藏医学专业本科教材的空白。十几年来已累计培养了1500余名高等藏医药人才,为藏医学的传承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青海省藏医院作为金诃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医药事业发展的载体。记者看到,该院设施先进,住院费用相对低廉,在办公和管理上都实现了信息化。医院坚持藏医药特色和优势,在坚持传统疗法的同时在诊疗上也多结合现代诊疗手段,集中了全省许多老藏医专家,对治疗心脑血管病、关节炎、皮肤病、妇科病等疾病疗效显著,已成为全国首家三级甲等藏医医院和全国惟一一家藏药药品临床试验基地。

保护藏药材资源抢救传统藏医文化

青藏高原――这块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神奇土地,博大雄浑。藏医和藏药就是这块土地孕育出的奇葩。藏药药用植物大多分布在海拔3800米以上的高寒草甸植被、高山垫状植被、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之间。这些植物种类不多,却是征服高山的植物,藏医药以其独特的疗效和天然的药理成分备受青睐,但由此也带来了有限的藏药资源经过大规模的开发,保有量下降甚至面临枯竭的危机。

可喜的是,金诃藏药科学开发利用中藏药材,保证了藏药可持续发展。端智说:“金诃集团在青海省内药材主要分布区建立了黄南麦秀林区、互助北山林区、湟中群加林区、海北达坂山林区四个藏药材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内与国际环保组织、生态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们一起进行野生药材资源的科学保护和人工种植试验,希望将保护区建成藏药材资源国际性研究基地,为藏药药业的发展和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科研在藏医药学中是一项崭新的工作,起步较晚,以前多限于对临床治疗的总结和对比。在今天,要使藏医学走下高原、走向世界,就必须要运用现代医学技术来分析研究藏药的成分、作用机制及疗效评价,以逐步实现与现代医学的有机衔接。金诃集团下属机构青海省藏医药研究所分设传统研究、现代研究、网络信息、临床研究等四个部,配备了多种现代化科研仪器、分析仪器和专项研究设备,从事历史、古迹、藏药药理、工艺、生物工程等研究。在这里,我们看到拥有国内一流水平的藏药标本中心和藏医挂图中心;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血液流变学测定仪等一大批先进的现代精密仪器设备下研究人员各司其职,正对与藏医药相关的药效、毒理、稳定性、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此外,该所还建立了中国藏医药网和各种数据库,在办公和管理上都实现了自动化和信息化。

要将藏医药文化发扬光大首先要继承传统的医学典籍。青海省藏医药研究所所长多杰告诉记者,研究所下设的古籍文献研究室长期致力于藏医药文献抢救整理,集团董事长艾措千亲自带队,先后带领20余位藏医药专家在西藏、四川、甘肃、云南、青海等藏区行程40000余公里,跋山涉水,先后搜集、抢救、挖掘散落于民间、濒临灭绝的藏医药经典古籍文献900余部,整理和出版古籍文献100余部。

多杰说,据有关记载,藏医药典籍原来有3000多部,但散失极其严重。藏医药古籍的搜集、整理、出版将藏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由原来的1300多年追溯到2500年,丰富了藏医药临床的诊疗方法,从古籍中挖掘出来的处方方剂为研发新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还对研究、传承、发展藏医药事业具有深远地影响,以后搜寻的任务还很艰巨。

金诃集团十几年的风雨历程,形成了以医疗为基础,以科研为先导,以药业为主体,以教育为根本的具有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整体发展的优势。谈到这一特有的集团运营模式时,端智深有感慨:“我们只希望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将藏医药及承载它的藏文化发扬广大、造福全人类,使我国的藏医药产业立于世界民族医药之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