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代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奠基人

2006-10-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周鹏 我有话说
今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学系教授埃德蒙德・S・菲尔普斯,称他的工作“深化了人们对于宏观经济政策长期和短期效果之间关系的理解”、“在宏观经济学短期与长期的关联和跨时取舍上做出了主要的贡献”。国际经济学界对该评奖结果积极回应,其中国内学术界较
熟悉的曼昆(GregoryMankiw)教授称其为“一个很棒的选择(awonderfulchoice)。菲尔普斯1933年生于芝加哥,自1951年本科阶段起在父亲的建议下学习经济学,当时他所学的教程就是当前国际上还在流行的萨缪尔森《经济学》。菲尔普斯早就对如何在经济运行中使用模型分析感兴趣,但他很快发现当时的理论有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和缺陷,比如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衔接问题。因此,从事后的角度可以说,菲尔普斯在早期的学习阶段就埋下了收获诺贝尔奖的种子。

菲尔普斯最著名的贡献当属他关于货币政策变动这种“名义扰动”对真实经济活动和就业影响的分析。他通过关注微观层次企业和工人的决策,解释了短期内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打破了当时经济学界关于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此消彼长的主流观点。菲尔普斯认为货币政策的变化只能在短期内影响经济活动和失业,而在长期,失业率只由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条件决定,即所谓的“自然失业率”;货币政策的效果在长期是有界限的,因而试图通过货币政策降低长期失业率的做法就是“饮鸩止渴”,必然造成通货膨胀率的连续上升。这就是说,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必须考虑到自己的行为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经济中的预期。菲尔普斯进一步研究认为,货币政策必然是一个跨期计划问题,每个期间要根据其对通货膨胀预期变化的影响来确定政策。这种货币政策分析方法已经成为很多中央银行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制定依据。菲尔普斯的方法和结论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创新性,从而引发了大量的后继研究,如卢卡斯、斯蒂格利茨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都对他的研究框架有所借鉴。

菲尔普斯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基于福利意义的资本积累“黄金律”。这是一个没有被大部分教材充分解释的概念,甚至有误解。所谓“黄金律”是西方的谚语,意指人应像要求别人对待自己那样对待别人,包含了一种公平的价值取向。菲尔普斯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这个概念是指当代人的消费不能牺牲后代人的消费,因而要实现各代人福利相同并最大化,就需要储蓄率达到某个水平,过高和过低都不是最优的,即蕴含“代际公平”之意。而很多教材甚至研究仅把这个概念理解为人均福利最大化的条件,并没有充分领会菲氏的用意。

菲尔普斯关于教育和技术变迁对长期经济增长作用的研究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通常认为,教育是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积累的速度而作用于经济增长的,但菲尔普斯与合作者的研究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一个国家中有多少创新型或技术推进型人力资本。也就是说,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长率差异主要产生于人力资本存量的差别,也就是生产力提高的能力。这个研究结果的含义是,技术进步越快,教育投资的收益就越高,因而不仅需要直接通过教育政策来提高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而且要通过研究与开发(R&D)政策来间接地提高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

此外,我们还能列举诸如“效率工资”、“储蓄行为中的动态不一致性”、“统计上的歧视”等由菲尔普斯原创的概念以及相关思想,而这些概念和思想仍然在当今经济学理论和政策研究中占据着显赫的地位。

菲尔普斯的理论对中国的经济实践有何意义?这恐怕是国内大多数人在得知颁奖结果后的一个自然想法。菲尔普斯本人对中国经济问题也有极大的兴趣,曾于2005年来中国讲学。从国内经济学的发展以及经济学研究对经济政策影响的角度看,菲氏理论无疑已经在影响着中国的经济理论和实践。仅从菲尔普斯的主要理论贡献方面看,目前我国政策层面的宏观经济决策在关注通货膨胀、就业等问题时就体现出了他的分析框架;从菲尔普斯的经济增长“黄金律”思想中,我们更要反省我国当前经济增长中人力、能源、环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寅吃卯粮”现象;从菲尔普斯关于教育和技术变迁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中,我们要反思当前的教育政策和科研政策,并可以找到我国发展创新型国家的理论支持。

有人把菲尔普斯获奖看作是新凯恩斯主义的复兴,这里不予置评。不过,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有句话倒是对菲尔普斯这样的经济学家最好的诠释:“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们的思想,不论它们在对的时候还是在错的时候,都比一般所设想的要更有力量。的确,世界就是由它们统治着。讲求实际的人自认为他们不受任何学理的影响,可是他们经常是某个已故经济学家的俘虏。”(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