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

2006-10-26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编者按
    自19世纪以来,工业革命浪潮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它所取得的巨大科技进步使人类进入了一个物质空前丰富的时期。然而,科技为人类带来了各种各样表达思想的工具,却最终无法代替人类去思考。现代科技领域的一系列爆炸性革命,也给人类的社会经济、人文伦理、婚姻家庭带来空前的挑战,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带来重大的影响。在突飞猛进的发展中,一些问题由于长期被忽视而逐渐凸现出来。

是该对人类的文明方式进行思考的时候了。

10月27日至29日,在韩国高等教育财团的支持下,由北京大学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的第三届“北京论坛”将召开。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副主题是“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来自世界各国的知名人士和学者将在10个分论坛上展开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对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的思考。

共商人类关注的健康问题

本届北京论坛的公共卫生分论坛共邀请了45位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就“健康安全与保障――面对人类关注的健康问题”交换意见。

担任公共卫生分论坛坛主的是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胡永华教授,他介绍说,公平与效率问题是世界各国医疗卫生改革的主要问题,也是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医疗服务公平与效率的特有关系制约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在卫生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如何在提高卫生服务效率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公平性是该分论坛的主要讨论内容。目前,我国正在支持建设农村基本医疗体系,加强新兴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争取在2008年之前在全国基本上建成新兴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在其他一些方面,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还有待完善。

胡院长说,本次论坛将有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发表自己的见解,还有来自国际医疗卫生组织的一些官员,他们精彩的发言将会给我们很大的启发。(田铮)

从学术角度探讨现实问题

“北京论坛是个学术论坛,要求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是毋庸置疑的,但今年我们经济分论坛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主题非常切合现实。学术性与现实性并重。”经济分论坛的坛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姚洋教授说。

作为重要的分论坛之一,经济论坛今年的主题是: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姚教授说,我国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成功防止了城市贫民窟的产生,但存在农村被忽视的趋势,城乡之间在收入和生活质量上的差距日渐扩大。因此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在贴近现实的同时,该主题的讨论还将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准。据介绍,这次经济分论坛邀请到的都是这些领域的学术大师和非常活跃的学者,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佛大学教授阿马尼亚・森,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以及韩国新农村运动的首席经济顾问朴振焕博士等。(张生明)


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

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以及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迅速扩大,世界越来越迫切地需要了解中国,包括了解悠久的中华文明,而中国学者也正致力于把中华文明放到世界的格局中加以研究。“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分论坛即围绕这样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展开讨论,分论坛将提供一个广阔的视角,即在世界的大格局中考察中华文明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在这个主题之下,分论坛将在下列问题中开展对话,如:中华文明的特色,中外文化的交流史,中华文明对世界的贡献,以及中华文明对其他各种文明的学习与借鉴等等。

据了解,北大国学研究院组织北大文、史、哲、考古等院系37位教授用6年时间撰写了四卷本《中华文明史》,可谓为本论坛作了充分的准备。据介绍,来自国内外的50余位有关专家学者将参加这一论坛的讨论。(晓郭)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人口是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因素,在中国社会发展相当长时间内是一个首要的基础性问题。中国的人口和区域发展直接影响中国小康社会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也左右国际人口发展的总体趋势,因此备受国际社会关注。我们期待此次北京论坛通过国内外学者对其在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展示,一方面让国内外学者交流学科前沿的最新进展,促进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关注世界;另一方面也希望借助论坛将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提供给有关政策制定者为其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基础,建立‘政学研’一体化的研究模式和平台。”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郑晓瑛教授在谈到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分论坛的意义时如是说。

本次人口与区域发展论坛共邀请了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34人。与会者们具有广泛的学科专业背景,研究领域涉及人口健康、社会学等。论坛还安排了部分学者与中国国家高级领导人和相关部委政策制定者之间的交流,以希望通过此次北京论坛对学者们未来的学术研究和中国未来的政策制定产生一定的帮助。(孙超)

从历史层面反思人类文明方式

“历史是对人类文明方式思考的起点。文明方式的真正思考是在历史层面上的,这种思考存在于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中,存在于东、西方历史经验的互动中。”历史分论坛负责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史研究院副院长钱乘旦教授在谈到历史分论坛的意义时如是说。

本届历史分论坛与前两届相比,主题更为集中、内容更为丰富。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位中外学者将围绕着“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这一主题,就世界文明的多元化特征进行历史性的深入探讨。

据介绍,历史分论坛将紧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下设三个讨论主题:不同文明的交流和互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历;中国和外部世界的交流和互动。钱乘旦解释道:“如果说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和互动是从宏观角度把握历史发展,那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历则很具体。而中国和外部世界的交流和互动则更为具体,讨论的焦点集中到中国问题上,是中、外学者截然不同的学术视角下中国印象的碰撞。”(董洁)

WTO・政府・企业 : 如何在博弈中共赢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其他商业活动越来越直接或间接地受到WTO的影响。因此,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亦越来越关注WTO。关税减让、市场准入、贸易壁垒、知识产权保护、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凡此种种,均是企业所不能忽视的。WTO的规则和制度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博弈的游戏规则。了解和掌握这些游戏规则,是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纵横捭阖的支撑法宝。

有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推进WTO相关问题的研究,加强WTO领域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之间的交流,2006年北京论坛特别设立“WTO・政府・企业”。届时,来自海内外WTO领域著名专家学者、政府高级官员、企业界权威人士等将就WTO议题发表真知灼见,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李峥)

让多元文化在奥林匹克中碰撞与融合

针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本届北京论坛专门开设了“奥林匹克分论坛”,探讨奥林匹克与人类文明的和谐发展问题。这是本届北京论坛新开设的一个分论坛,也是颇受关注的一大分论坛。

“受邀参与奥林匹克分论坛的人员都是国际知名的奥林匹克运动的管理者和学者,既然是一次世界奥林匹克的学术盛会,就应该有世界级的分量,就应该由顶级的专家来发表他们的观点和意见。”“奥林匹克分论坛”坛主、北京大学体育部董进霞教授这样说。

据介绍,与会专家们将从民族传统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契合、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奥林匹克主义、全球化进程中的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的挑战等多个方面来阐释各国的传统体育文化对奥林匹克发展的重大意义、对促进和保持文化多元化的重大意义、对巩固和发扬各国传统文明的重大意义。(潘聪平)

交流大学战略规划的经验

“我们邀请到的专家来自世界各地”,本届教育分论坛的筹备者这样说。来自世界各地的高校校长和专家将云集到北京,共同讨论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交流大学在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方面的经验。因此,本届教育分论坛的主题定为“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并分为4个专题: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与大学的战略规划;大学的战略规划与创新能力建设;大学战略规划的策略、经验、方法;大学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

据介绍,大学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没有统一的模式。从国际上看,各国大学的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实践。比如,大学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借鉴了企业管理、城市规划等其他领域的成功经验。各大学在进行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时应充分考虑本国国情、文化传统、学校状况等。在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过程中,还必须坚持一个原则:教育的公益性。因此,这一议题有着很广的探讨空间,吸引了国内外许多大学校长的参加(马慧敏)

 

建立良好治理机制 构筑和谐社会基础

“人类只要共处,只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就涉及到治理与管理。人类生存首先要有精神,但落实到生活之中就需要政府的干预和规制,需要一定的政治权威的引导和治理。人类对于和谐的梦想,从古代就有了。但和谐社会不是自我形成的,需要通过有效的治理机制,所以这个任务至今仍有待我们去实现。”这是“和谐社会与治理机制”分论坛负责人徐湘林教授对治理与和谐的理解,徐湘林说,本次分论坛的主题为“和谐社会与治理机制”,两者貌似联系不大,其实有深刻用意,集中体现了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探求。

徐湘林教授介绍说,“和谐社会与治理机制”分论坛所涉及的主要学科有政治科学和行政学。此外,一些更为技术性的区域经济学方面的话题,例如城市的具体管理、区域经济的整体布局等,也是本次论坛的关注所在。

据介绍,该分论坛上将有国内外28位学者发言。论坛特点在于理论深入性,政策取向性和研究实证性,为国家制定政策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梁苍泱)

后工业文明思考中的创意产业

“我敢保证我们奉献的将是世界一流的论坛。”全球传播、媒介与创意产业分论坛坛主杨伯溆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它不仅研究的是学术上最前沿的问题,也是实际生活中最紧迫的问题。”

本次分论坛的主题定为“后工业文明的思考”,其意在于探究:围绕“创意”而达成的文化和经济的互动,将会对中国未来社会文化变迁产生怎样的塑造作用?如何才能够更精确地把握影响社会文化变迁的内在逻辑,并借助各种调控手段,使更强调人文关怀的文化重新融入日常生活,激发公民的创造力?“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与全球化交织的发展过程中,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而工业文明与后工业文明的交织和冲突影响的则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各种重大问题。”杨伯溆说。

分论坛共确定了“创意产业与公共政策”、“全球传播与都市生活”、“新媒介与创意传播”、“传媒与中国社会变迁”和“本土化和广告业的创新”5个主题,而核心概念则是“创意产业”。“创意产业伴随着以互联网、手机这些新兴媒体而带来的全球传播产生。作为一种前沿的经济形态,它的发展也许

会解放民众被工业文明限制了的想象力,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思维,使我们整个民族的想象力得到复苏。”杨伯溆说。

据介绍,在三天的会期中,将有27位中外传播学界的著名学者进行主题发言。(贾子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