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上海理工大学:构筑先进制造业研发高地

2006-10-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曹继军 我有话说

上海理工大学素有“制造业工程师摇篮”的美誉。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更让学校找到了用武之地。学校瞄准这一战略目标,积极构筑起先进制造业的研发高地。

基础研究瞄准重点产业

在传统制造业特别是航空航天、核能工业、船舶工业等国家重点建设领域,上海理工大学

的基础研究成果做出过多次重大贡献。早在上世纪50年代,第一机械工业部下达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一秒级高精度光栅数字式光学分度头”和“数控光学曲线磨床”的研究任务。经过戴兴庆、邱永康等教师的努力,“一秒数字式光栅光学分度头”研制成功,震动了当时全国光学界、精密仪器行业,后来这项成果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励。“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顶着政治压力,坚持开展科学研究并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如数控光学曲线磨床研究、太阳能综合利用和太阳能发电研究、双相小涡轮研究、双相流动研究、低温技术研究、流体力学研究等,奠定了学校在制造业领域内的领军地位;1986年,由光电学院戴兴庆教授主持研制的“JMZ-数字式激光自动跟随瞄准仪”项目成为“长征三号”火箭的配套设备,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藉此带动了学校的光学工程学科以及相关实验室建设。本世纪初,由蒋旭平教授主持研制的“风机气动性能与可靠性自动测试台”作为“神舟五号”的气动性能测试实验设备,受到国家航天总局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嘉奖。

近五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学校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项,获得国家、省部级、市级科技进步奖的科技成果41项,其中国家“973”项目7项、“863”项目7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4项。

依托学科优势,上海理工大学瞄准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前沿组建了一批研究所(中心),充分利用研究所、实验室开展基础研究。学校的研究所(中心)几乎覆盖了上海市所有先导产业,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仅2005年,上海理工大学与上海市合作承担的218项重大科研课题,总经费就达到1.13亿元。

科技开发对接产业经济

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科技开发研究,上海理工大学在船舶工业、交通工业、环境工程等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有效地服务了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

近年来,上海理工大学组织课题攻关,自主研发成功一系列的长钢轨生产设备,包括CKJ-3200钢轨焊前校直除锈一体机、SKJ-2500数控四向钢轨校直机、MK-1000钢轨焊缝数控精磨机,这些设备科技含量、性能质量超过进口产品,价格却低于进口产品而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其中“SKJ-2500数控四向钢轨校直机”通过改善钢轨接头的平顺性,使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大大提高,满足了我国目前铁路提速的要求和将来进一步提速的要求。

由邹岳华教授主研的科研项目“核级液压阻尼器系列研制及”项目获得2003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应用于秦山核电二期工程,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由城建学院张道方教授主持的“污水回用处理器内微型生物生态学研究与示范”项目,对农村的污水就地处理与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推广价值;2005年学校与奉贤区签订“上海输配电产业发展中心产学研合作伙伴框架协议”,作为上海输配电装备制造业研发基地之一,上海理工大学承担了重要的科技开发任务。

通过整合和拓展校内基础雄厚的科研力量,上海理工大学形成了几个占据学科领域高地的研究平台。

以“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研究所”为依托,与中国系统科学研究院联合成立了“上海系统科学研究院”,通过“小实体、大网络”模式,集成各学科优势和成果,对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进行大跨度的交叉研究,推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跨越发展。

虚拟制造技术研究院,是基于模拟仿真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技术的要求应运而生。成立短短一年来,虚拟研究院开发的“南极航线航海调度指挥系统”演示版软件,可实现航船实时监控、三维实时模拟经纬度、航向、海况等;研发的“触摸式三维虚拟网络化在线科普系统”,可用于科技场馆的现场模拟、仿真操作、趣味游戏,使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体验;开发的“虚拟零部件装配系统”,可以为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基层操作人员、以及大型设备维护人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

低温医学与食品冷冻研究所,近年来与上海市组织工程中心等合作,进行的“组织工程化皮肤的体外构建、低温保存和临床应用”研究,获得2005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研究成功了人胚胎干细胞的低温保存,达到国际水平,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人脐带血有核细胞的冷冻干燥;与复旦大学药学院合作研制的微胶囊新药;与上海市农委联合进行“食品冷冻冷藏和食品安全”的研究;创新地研制了快速检测果蔬中农药残留的量热式生物传感器;为国家上海进出口技术检验检疫局建立了系列试验设备;受上海航天局委托,研制了垂直运输卫星罩空调系统;为空军研制了飞机空调车等。

学科建设着眼先进制造业

10月28日,上海理工大学将迎来她的百岁诞辰。值百年校庆之际,学校规划了“十一五”发展目标:“加快形成产学研联盟,建设新型的以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为主的大学科技园区”,确立了“立足上海,辐射全国,积极主动地服务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和长三角地区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先进制造产业、能源动力产业、光电信息产业、城市环保产业、世博产业和健康产业等领域发挥独特作用,在服务中求支持,在贡献中求发展”的服务社会的战略目标,实现由单纯的办学空间拓展向创新创业体系建设、服务都市先进制造业的战略转移。

实现这个目标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基础。近几年,上海理工大学依托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优势学科打造品牌专业,在保持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传统制造业优势专业基础上,针对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轨道交通等产业领域开设了系统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工程、数字印刷等一批特色新专业,架设起人才培养的支撑体系。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学校培养的学生90%服务于国家的制造业,成为业内一支中坚力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