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句话 一辈子

2006-10-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我有话说
“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73年前的一句入党誓言让他忠诚地履行了一辈子。他始终牢记这句入党誓言,终身实践长征精神,离休后积极投身精神文明建设,热心公益事业,被当地干部群众
盛赞为一部生动的活教材。他就是江苏省扬州军分区第一干休所95岁的老红军刘应启。

95岁高龄的老人,奉献了一生,却为何仍然服务于他人,处处向人们展示一个党员高尚的情操?记者近日走进刘应启的家中,亲身感受这位老红军信念的力量。

老红军永远的自豪

在刘老家的客厅里,记者注意到了墙上挂着的四幅国家领导人的画像,让这个看起来简朴的家显得有些不同寻常。一说起自己跟党的“结缘”,老人永远是那么神采飞扬。“放牛娃也能入党了!我心情特别激动,宣誓完了以后,我热泪盈眶!”刘老至今都清晰地记得当年入党时的激动心情。1933年6月的一天,23岁的刘应启和其他4名战友被召集在一起,参加入党宣誓仪式。宣誓完后,他向组织表了决心:“我这一辈子交给党了!”

抗战期间的一次行军途中,刘应启左脚伤口不幸染毒溃烂,被送到了条件简陋的野战医院,院长见他的脚伤无法治好,把10块大洋塞到他手上说:“你恐怕不能再干革命了,回家养伤去吧。”刘应启回答:“我来就是跟党干革命的,不当逃兵!”他把脚包扎了一下,拄着拐杖走了几百里地,在前线找到了队伍。奇怪的是,几次仗打下来,他的脚伤却不治而愈了。

有人曾经问刘老:“跟共产党干随时都有掉脑袋的危险,你怕不怕?”他说:“我怕就不会参加革命了,就不会举手向党宣誓了!”据了解,刘老参加过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历经150多次战斗,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荣誉勋章。1965年离休后,他资助希望工程,宣扬长征精神,先后被全国、全军评为“离休干部先进个人”、“先进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荣获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希望工程贡献奖”,数十次被南京军区、江苏省军区评为先进离休干部、优秀共产党员。

永不老的精神追求

刚到刘老家时,老人刚吃完早饭,桌上放着一碟咸菜。记者一边惊讶于享受正军职干部待遇的刘老生活如此简朴,一方面却又被老人一脸满足的样子所感动。老人的老伴田静解释说,刘老从来不讲究吃穿,他常常是早饭一块烧饼夹根油条,晚饭是两碗稀饭就一碟咸菜,平时吃的最奢侈的也只是猪肉水饺。

老人对物质的要求不高,但是精神追求却从未间断。大媳妇儿夏小秋告诉记者,刘老每天必做“三件事”:听广播、读报刊、看新闻。除了每年订很多报刊以外,老人还经常买书回来读。记者在刘老的卧室里看到了他塞满两柜子的读书笔记,足有十多公斤重,有人粗略统计过,老人的笔记有一百多万字。

刘老经常说:“打仗时不学习,就会跑错阵地、就会打错枪;工作中不学习,就会思路不清、就会出乱子;离休后不学习,就会犯迷糊、就会老年痴呆。在哪一个年龄阶段放松或放弃了学习,就会在哪一个年龄阶段掉队落伍。”江苏省扬州军分区政委冯树云感慨地说:“刘老这么大年纪,却思维清晰,能很快接受社会上的新生事物,特别是党和国家出台的政策法规,他都十分了解,很令人敬佩。”

勤奋学习使95岁高龄的刘应启保持着惊人的记忆力。有一次,刘老应邀参加地方某部门的先进性教育座谈会,他片纸未带,却完整地讲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滔滔不绝地讲解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和关于科学发展观论述的重要观点。40多分钟的发言,博得了现场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

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人离休了,但革命精神不能‘离休’。”刘老说,“离休41年,我一直坚持正常上班。别人在机关上班,我到学校、工厂、农村、机关去,讲革命传统。”据统计,刘应启曾先后为800多个单位作传统报告1000余场,听众达百万人次。

机关、学校、工厂、部队邀请他作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报告,刘老是有求必应。他给自己“约法四章”:一是邀请单位两公里之内的,一律步行;二是不收取任何劳务费;三是不收邀请单位的礼品;四是不参加宴请。为了使宣讲报告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他还经常到工厂、农村、学校和机关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通过摸索,分门别类地总结整理出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基本路线、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专题内容。每次演讲前,他还要具体了解听众的思想、生活、工作等方面情况,尽量多联系实际。

另外,刘老常年担任干休所驻地党支部政治辅导员,每月一次的党支部活动日他准时参加;社区组织党员义务治安巡逻,他要求上第一班岗;社区邻里间发生矛盾,他得知后都要上门询问、化解。一度时期,社区居民打麻将风盛行,刘老主动与社区干部一起制止,他在社区党员大会上要求每个党员都带头倡导文明新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