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56朵民族花盛开文学百花园

2006-11-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付小悦 李韵 我有话说

参加第七次作代会的代表、作家张海迪(右),在讨论会场遇见作家斯妤、理论家顾骧(中),高兴地交谈。本报记者付小悦摄

“56个民族56朵花”,这句话恰好可以形容文学百花园中少数民族文学的姹紫嫣红。在第七次作代会、第八次文代会会场,在驻地,常常可以看到少数民族作家的身影:蒙古族作家阿尔泰,藏族作家扎西达娃,维吾尔族评论家阿扎提・苏里坦,苗族作家向本贵,满族作家孙春平,壮族作家凡一平,朝鲜族作家许龙锡,回族作家石舒清……他们从天南海北来到北京,欣逢盛会,喜悦无限。

82岁的蒙古族作家敖德斯尔满头白发,从1979年至今,他这已是第四次来参加作代会了。他兴奋地对记者谈起了自己亲眼目睹的民族文学的发展:“刚解放时,少数民族连有文化的都很少,更不要提作家了。而现在,少数民族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水平提高了,青年作家更是在飞快地成长。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沸腾的时代生活,也为各民族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这次,光我们内蒙古自治区代表团就来了十多个少数民族作家代表。”敖德斯尔说,明年他的汉文文集就要出版了,他要以此作为给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献礼。

白族女作家景宜来自美丽的云南,她用一句白族谚语来形容这次盛会:“在最吉祥的日子里相逢的人终生都是吉祥的。”景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从描写白族文化生活的中篇小说《谁有美丽的红指甲》到反映藏医藏药的报告文学《金色喜马拉雅》;从表现纳西族文化的长篇报告文学《节日与生存》到电视连续剧《茶马古道》……她一直致力于描绘少数民族的文化与生活,也在用创作实践着和谐、平等、共同繁荣、共同发展这个伟大的主题。她说:“只有把民族文化深层的最精华的部分发掘出来,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的确,少数民族文学是欣逢盛世,如沐春风。据统计,截至2005年11月,共有42个少数民族的852位作家成为中国作协会员――而在1980年,这个数字是125人。现在,55个少数民族都拥有了自己的书面文学作家。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奖名单中,来自阿昌、布依、朝鲜、达斡尔、回、哈萨克、柯尔克孜、满、蒙古、土家、佤、维吾尔、彝、壮、藏15个民族的作家榜上有名。

11月10日,在聆听了胡锦涛总书记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讲话之后,少数民族作家们也在进行热烈的讨论。藏族女作家梅卓说:“作为少数民族作家,我们有责任创作体现传统美德、树立美好形象、弘扬人文精神的文学作品,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画卷增添一笔亮丽的色彩。”

哈萨克族评论家叶尔克西说:“从历史和地理上讲,新疆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地区,每个民族之间的文化相濡以沫,进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一和谐的、开放的民族文化品格,是和谐文化建设必须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

景宜则认为,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对各民族文艺工作者在当今时代和历史中所发挥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少数民族文艺家的地位也从未有过如此高度。“建设和谐文化中,少数民族作家要把每一个民族最优秀的文化精品奉献出来,与其他民族文化一起共同组成强大的中国文化,惟有如此才能增

强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这,也是少数民族作家们的共同心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