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播洒阳光 不负使命

2006-11-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潘子彦 陆志华 我有话说
翻开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子走向“天路”的“理想档案”,记录着学子们感悟人生,回报祖国和社会的感人故事。当他们以志愿者的身份,从APEC会议,从上合组织峰会、从第48届世乒赛、从世界贸易服务论坛、从香港工展会、从跨国采购洽谈会、从第三届上海软件外包国际峰会、从亚太种子协会上海年会、从第59届世界健美锦标赛、
从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从网球大师赛等重大涉外志愿者服务凯旋之时,贸院学子的风采分明生动诠释着高度的社会责任。

2005年11月16日至12月9日期间,学校近万名学生参与了“关心祖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势,为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的主题活动,提交建设性建议近500条,近14万字。2006年4月,学校荣获全国“‘十一五’规划公众建言献策活动”一等奖并受到国家发改委的表彰。

现在,让我们走近他们,倾听可爱的学子们倾情播洒阳光,不负使命的心语……

奉献爱心:帮助弱者改变世界

沿着宣化路西行,邻近江苏路,在鸿丽工作室,那一帧帧充满民族特色的中国结、十字绣品在吸引中外游客鉴赏目光的同时,也吸引了各大客商的订单。自2005年起,这间工作室年收益为17万。然而,同样是这间工作室,一年以前,这里的主人――方鸿丽,一位擅长手工艺品编织的残疾人,其生活来源基本依靠国家补贴。

是谁在短短的一年中改变了她的生活?是谁在改变了她的生活之后又保障了35位残疾人的生活?工作室记载了上海对外贸易学院SIFE(StudentsInFreeEnterprise)队员精彩的业绩。面对社会的认可,SIFE队长罗佳丽说:学校“以学生成才为本”的办学理念不仅使我们把这种关爱他人的人文精神带给了残疾人士,带到社会,而且,使我们在“奥林匹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以坚韧的品格和不懈的努力拿到SIFE世界杯的入场券,并最终凭借着爱心项目的独特视角和出色的临场表现赢得了世界冠军奖杯。

残疾人的生活艰辛而苦涩,残疾人成就事业更有跨不完的困难和沟坎。“帮助弱者改变世界”是SIFE传承的精神,亦是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赋予当代大学教育的新思想。校长王新奎说:“奉献精神就象是社会这个机体里的血液,有了它,社会才有生命力,才能和谐。与其说是SIFE代表队帮助了残疾人,倒不如说是残疾人帮助了学生,正是这个实践过程改变了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让同学们明白了社会责任的真正含义。”

2005年2月,贸院SIFE队经静安寺街道的介绍与擅长中国结、丝袜花等工艺品设计制作的残疾人方鸿丽老师相识。当时,方老师在上海市残疾人培训中心2楼有一间产品陈列室,承接加工业务,由于没有市场经济理念,工作室并不景气。SIFE队针对方老师没有固定的销售场所;产品受众不集中;无合理的定价等弱点拟订改进方案,开拓、寻找合作厂家和合作对象,并帮助方老师与其它35位残疾人组织鸿丽工作室。一年中,SIFE队为鸿丽工作室与帕哥华礼品公司建立了长期联系;争取到了11家商店作为鸿丽工作室的代销店;通过专门网站向2000多名全球加盟会员推荐,争取外贸定单……

在SIFE队不断改进营销技巧,克服寻找资金来源、与商家洽谈等困难中,其中收获最大的是,在一次展会上与外贸SIFE建立联系的甫笙实业公司,邀请鸿丽工作室为他们公司设计生产一款中国结,总量十万件出口国外。于是,在接下来的两个月,SIFE队与鸿丽工作室一起先后与甫笙公司交涉数次,最终争取到了这笔大单。这也是鸿丽工作室第一次走向国际市场。与此同时,SIFE队还亲自去浙江义乌,成功的为鸿丽工作室在义乌找到了价格相较上海低廉许多的生产基地来协助一同完成这笔大额定单,大大提高了鸿丽工作室的收益。

如果说帮助鸿丽工作室改变生活是外贸SIFE队的初战告捷,那么,帮助聋哑人曹瑞强自主创业是外贸SIFE战役中的又一次捷报。一年前,曹瑞强的工艺品公司陷入了困境。虽然他的紫砂雕塑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内奖,但是公司的业绩仍不见好转,公司最终倒闭。在重新创办的瑞强工作室运转轨迹中,凝聚了外贸SIFE队勇于创新、勇于挑战的勇气和能力。

SIFE队员根据曹老师的作品艺术性强、独特性高的特点,决定通过博览会、媒体宣传、国际贸易网的形式拓宽曹的知名度。

只有与市场有机结合,在解决经济拮据的同时,曹老师作品的艺术价值才能被社会认可。为此队员们经过综合分析,瞄准邻近繁华的淮海路、老成都南路的上海市旅游纪念品展示中心租赁橱窗开张营业,同时,建议曹老师重新设计几款精巧的紫砂雕塑。经过努力,曹老师的作品先后在上海市旅游纪念品博览会、以及淘宝网打开了市场。

2006年1月,在经历了6个月的谈判后,SIFE队又为曹瑞强争取到了进入豫园商城代销的机会。同时为曹老师重新进行市场定位,说服他把作品做小,迎合旅游品市场。现在曹老师重新设计的几款紫砂雕塑在市场上格外受欢迎,创汇6万余元。他现在的月收入是之前的4倍。

一年多来,上海对外贸易学院SIFE队400名志愿者,共贡献2160个小时,直接帮助69名残疾人士自强不息,以创业的形式提高了生活质量,并通过直接拜访和互联网形式向全国范围700多名残疾人送去了上海对外贸易学院SIFE的商业理念和自强精神。

关爱孤老:传承阳光工程

“我是个孤于一身的人,人生道路坎坷曲折,一度心灰意冷。从2003年12月开始,外贸学院的学生以各种方式关心我,两年多来,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感谢党,感谢校党委,感谢老师辛勤耕耘和家长良好的家庭教育,感谢同学们一片纯洁善良的心……”

4月10日,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党委书记武克敏接到一位老人的来信。年近八旬的张瑞文用温馨的方式向学校表达了她朴素的心意。

老人家住松江岳阳街道荣乐小区,无儿无女孤身一人,仅靠社会养老金拮据度日。但从2003年12月开始,老人的生活改变了,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学生党员,让老人从此眉开眼笑,内心感受着阳光般的温暖。与张瑞文老人同时接受扶助的还有该小区孤寡老人陈菊生。

“这两年多来,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张奶奶在信中如此感叹。

翻开拜访老人活动的《爱心手册》,一页页流淌着同学们与老人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

3月29日,学生党员陈涛、曹子晴陪同两位孤寡老人前往南汇观赏桃花。一路上欢声笑语,相谈甚欢,并且不时地停下合影留念。老人笑道:“虽然桃花开放不多,但自己非常开心,很久没有出去郊游了。非常感谢外贸学院的学生党员们。”

5月30日,张瑞文、陈菊生老人,在三位党员学生的陪同下,参观了上海历史博物馆并兴致勃勃地在南京路步行了一段。老人边走边看不由感慨地说:“我们已经几十年没来过了,变化真大啊!孩子们要把握这么好的机会啊!”

11月28日,老人家里不时飘荡出愉悦的欢笑。擀面、剁馅、包饺子……同学们以这样的温馨形式完成交接活动,让大三党员接过大四学长手中的接力棒,继续这份光荣的使命。

热腾腾的饺子渗出浓浓的暖意,驱散了冬季的寒冷,薄薄的饺子皮包进了同学们浓厚的关怀。三年级党员表示,像学长一样用实际行动实践对党的诺言,为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增添色彩和乐趣。

扶助孤老,传递爱心,同学们为此取了个灿烂且满载祝福的名字――“阳光工程”。两年多来,支部的学生党员们平均半个月就会去看望老人一次。迄今为止累积300多人次。两位老人也多次给学院党组织送来锦旗和感谢信。“阳光工程”让学生党员们与老人一起走过了春夏秋冬。在信中,老人留恋地说:“每批同学毕业,我总是会好几天睡不好觉,想他们。”老人常欣慰地说,他们爱和这些孩子在一起,爱跟他们聊天,说自己的晚年是幸福的。

几句平凡却充满温暖的话,是对党员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誓言的最好肯定。也激励着外贸学院学生将阳光般的温暖带给社会,带给更多的人。

“我秀我家”:在大学生居委会营造服务文化

在松江大学城学生公寓楼宇丛中,方松街道贸院居委会人来人往格外热闹:“请问,电脑黑屏能修吗?”“行,请先登记一下,今天18:30我们上门服务。”……“我是大四的学生,这些书想捐给爱心书架。”……

与所有社区居委会相似,贸院居委会设置了相应的岗位和职务。然而,与所有社区居委会不同的是,这里的8位居委干部全部由学生担任,这里的7500多名居民都是大一、大二、大三学生,这里的工作全部是义务劳动,没有工资报酬。这就是全国首个由学生自主选举、自主管理的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大学生居委会。

居委会主任沈?同学说起一年多来的跌打滚爬感慨良多:大学生居委会,学校给予我们的舞台,它犹如创业的过程,一个个项目通过我们的策划、设计、落实、完善,构建着自律自治的学习型文化社区。其中让我收益最大的是培养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国庆期间,学生进出宿舍楼,会看到一份“温馨提示”:“外出要将房门、抽屉锁上,重要物品随身带;‘十一’期间不熄灯,用电要特别注意,晚上就寝时间要安排妥当;外出游玩请注意安全……”这是外贸学院大学生居委会特地为留校同学做的提示牌。

贸院居民委员会成立于2005年4月15日,是全国第一家具有真正意义的大学生居委会,居委干部坚持的理念是:以个体带动群体,将居民利益放在首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如今,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包括八名学生干部以及自愿报名的志愿者共计1200余人。

听说过居委会里的“电脑诊所”吗?见识过社区爱心书籍漂流吗?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大学生居委会特色项一个接着一个:

招聘20名有电脑维修专长的“主治医师”,成立“电脑诊所”,解决居民电脑的维修问题是深受居民好评的项目之一。

据居委干部介绍,为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居委会实行上门维修制度,为“患病”的电脑及时提供“医疗”服务。同学们只要在居委会登记卡留下记录,电脑诊所志愿服务队就会电话联系确认并约定上门维修时间,服务时间每天定为18:30―22:00。“自电脑诊所成立一年半以来,已解决了将近150多起电脑问题,随着业务量的日益增长,居委会对此项目也继续加大关注力度。“生活在集体的环境中,难免有小摩擦,为此,我们推出的居民调解员解决了不少问题。如:居民与宿舍管理员之间的矛盾,这是个特殊的矛盾,居委会至今已受理十余起调解,其中投诉楼管员的就占了四起。“碰到麻烦事,找居委会。”这句话在外贸学院学生中流传以来,居委干部们处理“家长里短”的能耐不断提高。有同学提议,寝室晚11点熄灯太早了,能否24小时供电?居委会在与物业部门协调后,寝室供电时间作了调整――今后期中考试前一周、期末考试前两周,每天熄灯时间向后推迟两小时。今年8月,大一新生军训结束后,许多上海学生想回家休整几天,可因为正值暑假期间,大学园区没有安排进入市区的班车。学生们直奔居委会寻求帮助。居委干部们立即与松江有关单位联系,组织了十几辆班车,为同学们排忧解难。“保障居民的财产安全,保证居民安心学习”。由于社区中失窃案件的屡屡发生,居委会决定成立社区巡逻队,他们的职责除了在楼内每天定时巡逻一遍,还负责社区内的环境管理,如广告张贴、自行车停放等。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现在社区的案发率明显下降。社区的自行车停放问题也在积极地寻求最有效的治理方法。

与“电脑诊所”、居民调解员、社区巡逻队同步推出的还有“爱心书架”、天气预报员志愿者等项目,而“贸院杯”社区座右铭大赛、“我秀我家”――“新五好文明寝室”评比等更是居委会推出的特色项目。“大学生居委会犹如创业的过程,通过一个个项目设计和具体实施,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培养了我们肩负使命的责任感。”居委干部的体会道出了学校构筑帮助大学生成才发展平台的理念,也反映了学生在自主参与项目过程中主动感悟、自觉内化的成果。

2006年1月5日,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开展的项目――“建立大学生社区居委会工作”荣获第四届上海市共青团工作“首创奖”。

孵化创业能力:做就业岗位的创造者

玻璃墙面分隔的现代化办公,标准统一的写字楼装潢……地处校外商业街的学生创业中心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生在此创业。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有这样的气魄:学校培养的不仅是就业岗位的竞争者,更重要还应该是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培养大学生创业的意识,为大学生提供创业途径和资金,不断提高大学生创业的能力、勇气,这在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下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大学理念非常重要的方面。为此,外贸学院自从2003年迁入松江大学城以来,十分重视大学生创业工作,开始举办创业大赛,目的就是促进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增加他们的自主创业的途径。

据统计,外贸学院学生创业中心现有18家学生公司,还有很多家正在酝酿中。学生在创办基地公司时,学校第一年实行零租金,第二年视运作情况收取低廉费用。学生也可以在学校扶持下进行模拟创业。如今,各公司除开展日常业务外,还积极带动其他同学参与创业沙龙、宣讲会、商业设计大赛等中心的活动。外贸学院学生公司在与政府、企业部门接触过程中,得到认可。

2005年9月12日,由大三学生周强筹资100万办起的“大学生在线”网站挂牌成立。网站主要为松江大学园区的学生提供学习、求职、娱乐、电子产品低价团购等服务。

小周这笔创业注册资金,主要来自企业家父母的资助。目前,他手下已有10多位员工,负责技术、管理、会计、编辑等。小周和伙伴们对网站各个版块进行设计,如学习版块包括培训信息、各类英语考试、计算机考试、资格类考试等内容。网站编辑从各大收费学习网站买下学习资料,放在网上供同学们免费下载。为开好“网上商场”,小周等人联系到多家电脑品牌厂商,通过团购方式,方便同学们以较低价格购买。网站提供免费服务,但每月运营花费需6000多元,企业如何生存?周强认为,网站访问量越大,积攒人气就越多。人气背后是市场潜力。他表示,商家广告投放和资金赞助是公司今后主要的盈利点。

在外贸学院,像小周这样的学生老板还不少。

面对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学校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一批创业人才。学校搭建鼓励学生创业的平台,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将学生作为主体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克服困难的精神,营造创业氛围。”

的确,学校提供的“孵化器”不仅在硬件设施上提供最大限度的优惠,与此同时,市场化、学生自主管理是创业中心的最大特色。从管理到运作都由学生担任主角,同时全面实现市场化运作模式。

在先后入驻“中心”的18家学生自主创业公司与人力资源开发公司中,既有已注册的实体公司,也有重在实践的模拟公司,部分已取得了不俗的业绩。此外,创业中心的管理公司也由学生主持。

学校还设立了较为系统、规范的准入制度,各学生公司可通过申报或招投标的方式提出进驻意愿,经学校评估,择优录取。

2006年9月26日,由万德会展服务公司在食堂广场举办了2006首届校园美容化妆品展览会在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举行。

资生堂、LG蝶妆、雅漾等10家著名化妆品公司进校参展,杭州味全食品有限公司、上海摩道商务咨询有限公司赞助了本次展览会。展会同时举办系列活动,包括三场美容护肤讲座,展会形象大使评选与爱心拍卖会。其中,公司秉承“取之于社会,回报于社会”的理念,将拍卖所得款项用于建立WonderFairs大学生支教基金,为校公益活动尽一份力。

作为国内首批中德合作会展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将课堂知识充分应用于展会的同时,亦从实践中学习到宝贵的社会经验。

万德公司总经理管烨?同学谈起筹划工作时感慨万千:“在历时5个多月的筹备中,仅展会前期的可行性报告分析就做了9份,为备足信心与国际性专业美容化妆用品展览会的展商进行洽谈,公司召开了多次会议讨论各种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且彻夜赶制招展书。在与上百家展商面谈时,每一位成员都铆足了劲,以百分之一百的努力,争取百分之一的希望。”

为了本次展会取得成功,公司员工设计并采取立体式的宣传攻势:设计海报门票、制作相关文档、宣传品发放……大事小事事必躬亲,常常工作至深夜,甚至通宵达旦。

展会的成功举办体现了外贸学院“以学生成才为本”的办学理念,学校搭建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在帮助学生与市场无缝对接的同时,锻造职业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

说起社会责任,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校友陈炳煌先生最有发言权。他以自主创业的形式,“架设中美、中加贸易桥梁”作为发展中国农业、报效祖国的奋斗目标,并成为东南亚化肥行业翘楚,得到中、加政府领导的肯定和赞赏。在他的努力下,中国化工进出口公司向美国出口了第一批大庆原油,因而被前美国总统卡特誉为“点亮了美国电灯”的人。

在接受荣誉的那一刻,陈炳煌先生说,我所以有今天事业的成就和发展,追根溯源,是母校为我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是母校的培育让我懂得个人的成长和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学校和社会对自己的关怀和培养,所以,我们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做些事情回馈社会。

如今,陈炳煌先生的香港欧达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为社会提供了岗位6000多个,对母校怀有深厚感情的陈炳煌虽身在海外,却心系母校,不仅专程回校为在校学生做讲座,还发起资助校友返校聚会,并将对学校的感情投注于社会公益事业。90年代,陈炳煌建立孤儿院,创建四年制本科佛教大学,收养了80多个弃婴、弃儿,培养200多位大学生。

作为一名过来人,陈炳煌先生希望毕业生们不应忘记自己的祖国和母校,要懂得饮水思源、奉献社会、回报母校。

是的,贸院学子没有辜负前辈的期盼,播洒阳光,不负使命,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薪火相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