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铿锵玫瑰” 绽放校园

2006-11-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夏静 通讯员 张才刚 我有话说
她,出生在太行山麓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二十二载青春年华里,最难以磨灭的记忆就是“贫困”;为筹学费,她曾经两次下井挖煤。

她,是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一名普通的女大学生。无比坎坷的求学生涯,却将“贫困”磨砺成了她终生享用的财富。

她,是一名来自于学生队伍中的优秀共产党员。信仰和爱为她撑起了人生又

一片天空。她的名字叫宫晓芳,一朵绽放于校园的“铿锵玫瑰”。她的事迹,让我们读懂了什么是贫困,什么是艰辛;更知道了什么叫坚强自信,什么才是真正的美丽……

求学:入学第二天要求退学

1984年,宫晓芳出生在太行山麓的一个贫困家庭。她有着与很多贫困孩子相似的生活背景:全家五口人,除了父母和哥哥外,还有一位已是耄耋之年的奶奶;父亲宫素敏因劳累过度,早年落下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根本下不了地;家庭的重担,由母亲张兰英一个人承担。

2002年,宫晓芳与哥哥一起参加高考,并同时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对于宫家兄妹而言,金榜题名的喜悦是短暂的。接下来,他们面临的是一座对他们而言不可逾越的大山――兄妹俩的学费。本已负债累累的家境,根本就不允许兄妹二人同时上大学。懂事的姑娘明白父母的苦衷,经过几天思索以后,倔强而坚强的宫晓芳放弃了向往已久的上大学梦想:“让哥哥上吧,我愿意……”

2003年,在北京漂泊了几个月的宫晓芳再次走进了高考考场,重拾梦想。她又一次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被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录取。9月11日,宫晓芳第一次踏进了梦想中的大学校园。然而,现实的压力又一次让她打了“退堂鼓”。入学后才知道独立学院的学费更多。第二天,宫晓芳就向校方提出了退学申请,异常的举动惊动了宫晓芳所在的生命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方长琰。经过一次长谈,终于使宫晓芳打消了退学的念头。在方书记的努力和带动下,学校多次减免了宫晓芳的部分费用,学校领导和老师也多次以个人名义对她给予捐助。

打工:下井挖煤挣学费

入学之时,在交纳完各种费用之后,晓芳身上已无分文。长期的营养不良,使宫晓芳从初中就开始贫血,身体很虚弱,入学军训时还晕倒了。为了省钱,宫晓芳主动要求将自己的住宿标准从1200元降到500元。每天,她的生活费仅有一块八毛钱。早上,两个馒头,五毛钱;中午,三毛钱的米饭,一份五毛钱的素菜,喝点食堂免费提供的汤;晚上,吃两个馒头,喝点开水。碰上“断炊”的日子,实在饿得不行,她就会像做了亏心事的孩子一样,低着头去食堂喝一点免费汤。营养不良,引发了贫血和其他疾病。2006年初,她又患上了严重痔疮。好在晓芳身边的同学和老师及时发现了问题,在他们的悉心照顾下,晓芳的身体没有恶化下去,并不断好转。

2004年,为了筹集宫晓芳大二的学费,家里甚至卖掉了赖以挡风避雨的三间窑洞。家里除了向亲戚朋友借钱的借条外,几年下来还有欠债。从高中时候起,懂事的晓芳就开始打工赚取自己一部分学习费用。在第一次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后,宫晓芳只身来到北京打工谋生。在北京的4个月时间里,她尝尽了生活的艰辛,也明白了知识的重要,坚定了继续求学的决心。

2005年暑假,为了解决学费的“缺口”,晓芳决定到煤矿去挖煤。在山西阳泉的一座煤矿,在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后,煤矿老板破例收留了这个弱不禁风的女孩子做了“特殊”的矿工,任务是将男矿工挖下的煤一铲一铲地装进运煤的工具箱内。在黑暗而令人恐惧的矿井里工作了40天,她挣到了一笔“巨款”――2000元!赚到钱后,她却没有舍得拿出路费回家,而是直奔学校。

宫晓芳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打工上。在非比寻常的打工历程中,除了矿工以外,她还做过调查员、促销员、家教、清洁工,3年来,她挣到了接近1万元的学费。而3年中,为省下路费,仅仅在学校领导的资助下,回过一次家。

可贵的是,为了生计而忙碌的宫晓芳并没有放弃学业。3年来,36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接近80分;这位上大学前连计算机都没有摸过的山里姑娘,《计算机文化基础》竟然考了85分。坚强的宫晓芳对贫穷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贫穷我无法选择,但我可以选择把它变成痛苦还是财富。只要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去应对,就应该是一个富足的人。

情感:在关爱中生活着

中南分校,作为一所独立学院,学费相对较高,学生家境条件普遍较好。宫晓芳的一名同班同学,每月生活费1500元,包里揣着两个手机;普通学生的生活费,每月也有600元左右,而且不用为学费发愁。作为一名山里孩子,资讯有限,这些都是她在填报志愿时所没有想到的。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宫晓芳一度失落、彷徨,甚至埋怨命运的不公。

入学时挽留了宫晓芳的方长琰书记,成了她人生道路上的又一个指路人:思想波动时,及时疏导;生活困难时,尽力解决。在宫晓芳自强不息精神的感召下,许多同学加入到了“援助行动”中来。在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帮助下,宫晓芳走出了思想的阴霾,拥有了她这个年龄应该拥有的天真与活力。同寝室的同学说:“虽然精神上被生活的重担压迫,但她依然如清晨的日出那般朝气蓬勃,宽容、勤奋……谈不上风雨同舟,但我们依然是她坚强的后盾,她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付出终于有回报。艰辛的努力换来诸多荣誉:入学当年,宫晓芳就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标兵”和“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获得学校奖学金和“阳光助学基金”资助。

宫晓芳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的老师说,毕业后,她会更容易找到工作,因为吃苦、勤奋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为她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就业平台;她的同学说,在宫晓芳面前,我们有些不安,因为她的存在,我们觉得奢侈浪费、好逸恶劳是多么可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