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探微历代职官别名

2006-11-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曹家齐 我有话说
职官制度与文化是中国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又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阅读和整理古文献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难点和必备的基础知识。20世纪50年代,著名宋史专家、北京大学邓广铭教授曾将职官制度、历史地理、
年代学和目录学总结为研治史学的四把金钥匙,其中职官制度居于首位。

然而中国历代职官制度与文化却是一个无比复杂的历史内容,非专门研究者难明其究竟,而让人迷惑难解者,又以职官别名为甚。职官别名,既是制度之流衍,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曾广泛地渗透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中,其在历史上发生过的影响,借着印刷术沉潜于书籍之海洋,一直留有陈迹。其数量之庞大,决不少于中国古代全部的正式官名。

事实上,由于学界对职官别名研究还很薄弱,致使多数学者在读史、治史和整理、研究古籍,甚至编写工具书方面,错误、笑话迭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术成果的质量。一些辞典条目和古籍点校、注释本中,有不少误释和误标、误点,都是出在官名上,特别是职官别名方面。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龚延明教授所著《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是一部全面、系统、具体而具有权威性的关于职官别名的工具书。龚延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文献学家、职官科举史专家和宋史专家,其潜心治学,勤恳不辍,作风严谨,不尚虚华,数十年如一日。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专注于职官科举制度史和相关文献之研究,并重点钻研被人视为难题的宋代官制。

《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收录了上起三代、下迄清末中国历代王朝国家管理机构正式官名的各种简称、总名和别称,加以释义、溯源,并编成汉字笔画字头索引,是有史以来第一部关于职官别名的专门性研究论著和工具书,其学术价值非同凡响。无论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还是体例构思,都是以往相关工具书不能相比的。

全书通贯历代,内容全面。书中所收职官别名的时间范围,上自三代,下至清末的中国历史上所有王朝,不以今日“古代”和“近代”之划分来割裂完整的时间段,并将这一完整时段内出现的职官别名作贯通的梳理与考察。全书所收历代王朝管理机构正式官名的各种别称就已达9400余条,而同一条目,由于时代变迁,内涵有所变化,往往又包含数条,甚至数十条之多。如常见的别名“宰相”,从先秦开始使用直到明清,其含义均有变化,作者追本溯源,列了34条子目,共一万余字。这样,全书词条倘以子目计,总条数当在30000条以上。其收条目之多,是以往任何一部官制辞典都无法比拟的。如此多的条目,虽不能说对历代职官别名之收录毫无遗漏,但从作者取资引用之书籍范围看,应该可以说搜罗几尽。通观全书引用之资料,上自先秦卜辞、金文、简牍、封泥典及典籍等文献,下至明清小说、笔记,举凡经、史、子、集四部图籍,皆为作者沉潜搜罗之渊薮;除此之外,又旁及出土文物与近人研究成果,可以说所收条目应是比较全面了。

辞典确立条目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释义。释义可以说是辞典的主要内容。以往涉及职官别名的辞典在对别名释义时,一般是说明该别名是何官名的简称或别称即可。但《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却不是如此简单处理,而是在资料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究明该别名的由来,还对每一词条释义项皆冠以朝代,以标明该职官别名产生、流行的时间段;同一条目在同一朝代的不同义项,则加以区别,尽可能做到解释的清晰、准确,避免模糊。

有的辞典在解释历史名词时,为求简明易读,往往不注出处和根据,让使用者对一些有疑惑之释义难辨虚实。而《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对每一条释文皆标明所依据之书名和篇名,或直接引用原文为例释,使每一条解释都有据可依,反映出作者严谨求实,毫不讨巧的治学态度。这种释义重依据、出处的做法,既恪守辞典编纂的准确性、科学性之原则,又为读者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线索。这正是该辞典之学术价值最突出之体现。

《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龚延明著上海辞书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