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陕西科技大学:着力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2006-11-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杜杨 我有话说

2005年6月,陕西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01级学生任磊和冯南在川奇光电(扬州)有限公司实习期间,解决了该企业生产中“自动切割机报废率偏高”和“镭射维修良率偏低”的难题,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该公司自成立以来首次被予以重奖的高校实习生。生产主管许克宏对此次带队实习的陕科大教师翘起了大

拇指:“你们培养的学生实务、专精、切题,是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陕科大学生身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两种素质交汇的熠熠光芒。

陕西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以“大轻工”学科为特色,工、理、文、管、经、法、医等学科互相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以“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善创新”的人才培养思路,一贯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该校校长、博士生导师沈一丁说:“大学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主创新的沃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大学肩负的历史使命。”

夯实基础:学生做实验从“抱着走”、“引着走”到“自己走”、“找窍门走”

学校对基础化学、物理、计算机基础、制浆造纸等37个基础实验室进行重点建设。近三年,不断加大实验室设备经费投入,同时注重革新试验体系,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开出比例在80%以上。这类实验从题目选择、文献资料查阅再到实验实施的各环节,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主要采取交流和讨论的方式,辅导学生的实验全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调动,边做实验边相互交流探讨问题的氛围逐渐形成。学生在实验后深有感触地说:“这种实验,让我们从过去的被老师“抱着走”、“引着走”变成了现在能够“自己走”、“找窍门走”。”

启动助推器:创新教育推出一个个“项目人”、“发明家”

创新教育是陕西科大为锻造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又一项“拳头行动”,贯穿于学校整个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

以创新教育全员参与体系为龙头。学校从2004级学生开始,把创新教育和科技竞赛作为学生课外学习纳入所有专业教学计划,要求必须获得8学分;在全校学生的校级公共课中开设了《创新工程学》理论课,并配套其他相关课程作为选修课,保证了创新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学校还将全校46个本科专业根据专业特点整合为轻化、材料大类,机电大类,经济管理大类,设计与艺术大类等四个大类,在专业大类内强化基础课程教学,在整合专业、强化专业的基础上进行课程优化,以拓宽专业口径,培养一专多能的学生。

以创新项目实践创新教育与创新思维。学校每年组织一次创新教育项目的立项申报工作,并设立了创新教育项目专项基金,自2000年首批基金投入30万元后,截至2005年底创新基金现金总投入110万元,816项创新教育项目得到了经费支持,参与学生共计5467人。

以富有成效的大学生申请专利为特色成果。学校从2004年起就注重在大学生中开展专利申请的组织和激励工作。学校负责联系国家专利代办机构(专利代办人)对学生专利申请登记表及材料进行审核;立项所需的专利申报费用及专利授权后的三年专利维持费用均由学校支付;给予学生与指导教师一定的奖励,同时学生每获得一项专利均可以折合课外学分。这些制度和服务极大地鼓舞了大学生参与创新的热情。截至目前已有学生专利申请38项,获国家专利授权18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居陕西省高校前列。

构建多元化的实践平台:过硬的实践能力是这样炼成的

实践平台之一:不断壮大校内实训基地。学校先后创建了计算机工程训练中心、电子实训基地、金工实习实训中心等多个校内实训基地,为各专业的工科学生打下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操作基础,并为学生开展创新教育项目、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科研活动提供了全方位服务。此外,学校积极开展与企业联合共建实验室作为校内实训基地的有益补充。美国劳恩斯坦公司、台资松翰(深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建检测仪器有限公司等企业纷纷采取无偿赠送仪器设备、提供运作基金等方式,与该校共建实验室。

实践平台之二:校外实习基地让“真题真做”成主流。近年来,学校在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省市共建立校外实习基地100余家,涵盖7大学科门类,涉及轻化工程、材料、皮革、药物制剂、电子、管理、动画、工业设计等近30个专业。充足的校外实习基地资源,使毕业设计的选题从“资料中找”变成了企业最急需解决、改进和提高的生产问题,在“真刀实枪”的锻炼中为学生就业奠定了基础。

实践平台之三:大学生科技竞赛成大舞台。学校树立“以科技竞赛为契机,推动创新能力及教学质量提高”的参赛理念,以建设竞赛基地为硬件保障,以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为催化土壤,不断延展科技竞赛平台的宽度和深度,激发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登上属于自己的舞台。学校建有专门的竞赛基地,为系统地组织、培训学生提供了保障;一年一度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节,通过科技讲座、创新及竞赛成果展示、ERP对抗赛、趣味科技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单元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爱好、特长,检验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已成为学校具有标志性的节日;每周一次的科技讲座,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朱清时等一些著名学者来校讲学,并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段镇基、周廉为学校的博士生导师和客座教授,传播最新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2003年以来,学生在全国和省级“挑战杯”、“数学建模竞赛”、“机械设计创新大赛”和“电子设计大赛”等重要的科技竞赛中获奖62项,在校内各种竞赛中获奖的有1500人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