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本期关注 保护血管

2006-11-28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本期关注保护血管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七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主席、北京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胡大一教授指出,中国高血压患者已达1.6亿,血脂异常患者接近1.6亿。高血压损害血管管壁,而血脂中最具杀伤力的胆固醇可引

发血管管腔堵塞,在高血压和高血脂的里应外合攻击下,血管会变得越来越脆弱。然而,对我国12个大城市2000余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控制调查表明,90%以上的人不知道自己胆固醇升高。另一最新的调查显示,我国国民对高血压的知晓率约为60%。

胡大一教授强调,保护血管必须从提高国人对控制高血压和高血脂的认知开始。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加强血压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的达标率是血管保护的关键

责任编辑范又田雅婷

公园增添塑胶跑道方便市民健身沈阳南湖公园为了给市民提供慢跑健身的条件,在公园内新铺设了塑胶跑道。跑道每隔50米设有一块计程牌,便于市民了解自己的运动量。图为市民在沈阳南湖公园内铺设的塑胶跑道上锻炼。新华社发(杨新跃摄)

脑血管病可以早期预报

孟庆玲

河北省邯郸市40岁的刘先生,五年多来左眼视力逐渐下降、视物不清,右上肢麻木,到过多家大医院,做过3次核磁检查,被诊断为眼底动脉痉挛、颈椎病。近期因病情加重到北京友谊医院骨科求治,该科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鲁英建议他马上进行脑血管超声检查,排除脑血管病变。检查结果发现他左侧一支大动脉进入颅内以后在分出眼动脉的部位发生了严重狭窄,经过及时的溶栓抗凝治疗,病人的眼动脉完全恢复了正常,视力也明显好转。

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超声室高凤玲医师介绍,十多年来在这里接受检查的数万例病人中,上述病例经常可见。脑血管病在我国已升至第一位致死致残疾病,每5位病人中就有一位是中青年患者,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50岁以下的病人主要为男性,70%-80%为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大夫说,脑血管病与心肌梗死一样,均有长期患病、突然发病的特点。发病机理主要是动脉硬化,其过程缓慢隐匿,常在10-15年以上。这么长的病程,不疼不痒,看不见摸不着,一旦发病,血管病变往往已达到很严重的程度,而且大脑深部的血管病变治疗很困难。

高凤玲把供给脑组织的血管比作一棵大树。她说,颈部血管是树干,颅内大血管是树枝,树叶是周围的脑组织。一般人认为,检查大脑有没有问题,要做CT、核磁。其实,缺血性脑血管病约70%是由大血管即树干、树枝病变引起的,而CT、核磁只能检查树叶是否有枯死等分支问题,而树干有没有堵塞、坏损、老化等更重要的情报则需要各种脑血管造影技术。对于脑梗塞的病人来说,由于12小时内病灶尚未形成,常常是已经发生偏瘫了,CT结果还是正常的。临床上有许多腔隙性脑梗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毛细血管堵塞,也常常是由于大血管的严重病变所引起。对许多病人来说,如果能早些作脑血管超声检查,在瘫痪发生的前几年或前几天、甚至前几小时及时发现血管狭窄,其结果将会大大不同。

高大夫介绍,脑血管超声检查简称TCD。TCD检查与脑血管造影有极佳的互补性,而且具有无创、无危险、简单方便、价廉的优点,可全面检查颅内、外各主干血管及其分支。检查时就像做B超、心电图一样,只要把探头放在病人颈部、脑部等位置,即可获取特定的血管频谱和血流速度等参数,经过专业医生“解读”和综合分析,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人还没出现症状或刚有症状时,对血管内膜增厚、硬化,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的每一个病理阶段都有所“感觉”,“预报”或“实时报告”出脑血管病变的性质、部位、程度、范围、预后等,使病人在第一时间得到正确的治疗。所以TCD又被形象地称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气象预报”。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已将它作为诊断,特别是早期发现脑血管病不可替代的检查手段。

高大夫强调,约95%的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生在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肥胖、颈椎病、血液粘度增高、吸烟、嗜酒、痛风、有中风家族史及中、老年等人群中。她呼吁以上高危人群应将TCD作为像B超一样的常规体检项目,定期进行筛检,重点预防,使受损的脑血管功能得到及时逆转。有脑血管病前驱症状如头晕、头痛、爱犯困、记忆力明显下降、说话含糊不清、眩晕、呛咳、耳鸣、肢体麻木、力弱、突然一侧肢体运动障碍、视物不清或已经诊断为脑梗塞等患者,除做头颅CT、核磁检查外,应将TCD检查作为必检项目,为掌握疾病的发展,进一步检查、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由于该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对操作医师的技术有很高的要求,目前各医院此项检查的水平及临床医师对TCD的了解认识也有较大差距。建议患者选择技术熟练、临床经验丰富的医院和医生。

高大夫说,心、脑血管是一家,脑血管的病变程度,往往也能反映心血管的情况。血管的寿命就等于人的寿命,忽视血管健康就等于忽视生命。保护血管要从年轻时做起,心、脑血管的命运掌握在我们每个人自己手中。

气温骤降易发心脑血管疾病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在天气突变的时候需格外注意。寒冷天气血管骤然收缩会引起血压突然升高,部分老年人原本硬化脆弱的小动脉因承受不住强大的压力,会引发脑出血。

那么冷天如何保护身体的安全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急诊科主任、内科专家王志说,适当增添衣服是最起码的方式。此外,由于早晚天气太寒冷,老年人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尽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要吃得清淡,注意膳食营养合理。那些本身就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在这个时候更应按时按量吃药,勤测血压。王志主任特别指出,近来,有部分老年患者被送到医院时病情已经异常严重,给抢救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她称,病人出现不适,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不要疏懒和拖沓,以免延误抢救时间。如果及早就医,医生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除了确保生命安全外,也可以为家属节约很多医疗费用。等到病情危重才到医院救治,往往为时已晚。(陈亚伟

控制烟草是预防心血管病的重要策略

在日前举行的首次“吸烟与心血管疾病”专题研讨会上,众多国内知名心血管疾病领域和戒烟方面的专家学者,就吸烟与心血管疾病的联系、有效控烟的机制和手段等进行了广泛交流。他们一致认为:控制烟草是预防心血管病重要策略之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姜垣副主任在会上提出:广大医务工作者应在减少烟草对健康的危害方面积极做出表率,并主动承担劝阻吸烟者戒烟的责任和义务。她说,从国外经验来看,医务工作者在控烟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周建?

中风将成为人类最主要致残原因

11月20日是中国卒中教育日。神经学专家在这一天再次指出:近些年,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卒中(即中风)的发展非常迅速,它将成为人类最主要致残原因。

目前全球每年有1500万卒中患者,其中500万人丧生,500万人致残。卒中患者继发心梗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2―3倍,再发卒中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9倍。然而2006年完成的一项全球规模最大的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长期随访观察发现,人们对这种病的认识与重视程度还很不足。由赛诺菲-安万特公司支持开展的这项研究,对44个国家的68000多名患者进行随访的结果表明,卒中患者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减少血栓形成,使用他汀类药物降低高胆固醇和抗高血压治疗方面都做得不足。有15%的患者在一年内死亡或因心梗、再次发生卒中而住院。

国际卒中联盟和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的专家呼吁已患过卒中的患者通过以下措施认真控制卒中相关危险因素,避免再度发病:

戒烟;吃富有水果、蔬菜和纤维素及低盐、低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健康饮食;坚持体育锻炼,每周5次,每次30分钟;保持适度体重;避免过量饮酒;年龄50岁以上者定期测量血压;遵照医嘱坚持服用抗血小板、降胆固醇、降血压药物。(范又)

冠心病二级预防需要加强

据卫生部公布的数字,1985年至2005年这20年间,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00年以后上升很快,且35岁至55岁的中青年男性冠心病死亡增加最快。而同期发达国家冠心病死亡率则在逐步下降。专家们认为我国冠心病死亡增多与对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即防止冠心病患者再度发生心肌梗死)重视不够有重要关系,世界心脏联盟(WHF)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共同开展的“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架桥工程”项目所进行的基线调查证实了这一点。

“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架桥工程”基线调查是目前国内相关调查中覆盖面最广、样本量最大的一项,涉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3家医院,共包括5904名患者,具有很好的代表性。该项目分为三步,第一步为基线调查,第二步为障碍分析,第三步为干预方式评估。已经完成的基线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冠心病二级预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多数患者未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我国冠心病急性发作患者60%就诊于二级医院,由于条件和水平所限,80%以上的二级医院只能为患者进行药物溶栓治疗;被国际认同的美国心脏病学会制订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指南》中肯定的他汀、阿司匹林等有效治疗药物未得到很好的使用。

二是导致冠心病再度发作的危险因素没有得到积极控制。因冠心病急性发作住院的病人中,半数以上血脂异常,60%以上患有高血压,70%以上患有糖尿病,40%仍在吸烟,68%以前就患有冠心病,并在一年内曾住过院。而这些病人坚持服用降压药的不到30%,服用他汀药物的不到6%,服用降糖药的只有13%。

三是医务人员对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指导不够。医嘱中提醒病人注意体育锻炼、合理饮食、戒烟的分别只有15%、33%、21%。根据这一调查结果,心血管病专家们认为,要减少冠心病死亡率,至关重要的是加强二级预防,特别是提高医务人员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措施的应用能力。(王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