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客观认识和评价科研量化管理

2006-11-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向宝云 卢衍鹏 我有话说
随着我国科研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和国家对科技文化投入的不断加大,如何正确评价科研成果已引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其中,人文社会科学开始借鉴自然科学的评价方法,特别是把量化管理运用到人文社会科学中去,使之逐渐成为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等的科研考核方法和标准。对此,在部分学者中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是把科
研量化管理“神圣化”,即用量化考核解决所有问题;二是把量化管理“妖魔化”,认为量化考核有百弊而无一益。显然,这两种极端都有失公允。如何看待科研量化管理,以健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考核,改进科研成果评价方法,是社科界、科研管理部门及广大科研工作者都应当思考的问题。

一般的科研工作评价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指标:一是科研项目,如科研项目的数量、经费;二是科研成果,如各类科研成果的数量;三是出版物的情况,如发表的论文、论著等;四是荣誉称号,如学术任职、获奖情况等。其实,以上指标在具体实行时,会根据各个单位的不同情况进行加权或取舍。正因为量化管理是从外部进行的对科研成果的管理评价,而不是从内部进行的学术评价,因而成了人们质疑科研量化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认为,量化管理体制的建立有其合理性。在促进科研方面,政府投了钱,组织评职称、评奖、评基地、评博士点,都需要钱,都要政府“埋单”,政府当然要管。因此,政府管理科研具有合法性。

现在一些人否定学术量化管理,从思维方式看基本上都是单边论证。所谓“单边论证”,表现在对科研考核实际操作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只能说出自己的“正确意见”,而看不到自己意见的片面性和负面性(但它还是“论证”,因为他们的意见都有一定道理,这也是“单边论证”的复杂性所在)。然而,“单边论证”只能指出量化考核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而未能提供更好的方式来代替它。量化考核办法确有许多不完善不科学的地方,但目前还找不到更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来替代它,因此,它还在全国社会科学界中被普遍运用。准确地说,现在科研管理部门的科研考核,是对成果的评价而不是对学者的评价,而对于成果的评价也只是工作评价而非学术评价,是单位评价而非社会评价,是具体评价而非总体评价,是短期评价而非长期评价。这是必须要认清的一点,而大多对科研量化考核的批评却忽视了这一点。

有人认为,量化考核出不了钱钟书,出不了《管锥篇》、《谈艺录》,言外之意是科研考核出不了大家。量化考核确实要求科研人员在一定时间内发表一定的科研成果,并根据成果完成的情况作出一定的奖罚。但举出钱钟书、陈景润等人的例子,并不能驳斥量化考核的合法性。第一,钱钟书是没有人考核他,但也没有人因他写出《管锥篇》、《谈艺录》给他什么科研奖,起码在他刚出版时没有。第二,即使取消量化考核,又有多少人是钱钟书,能拿出多少《管锥篇》、《谈艺录》?第三,一般单位在采用量化管理进行考核的时候,会采取一些折衷调和的办法来弥补数量考核的不足,如对于那些发表的刊物层次比较高,社会评价比较好,需要较长周期才能完成的科研成果,让质量指标取代数量指标。同时还可设立后期资助项目,使那些没有经费支持,但有较好研究基础、良好学术和社会预期的个人研究也能得到资助。

有人把科研考核等同于学术性评价,认为量化管理只重数量、形式,忽视质量、内容,学术水平高的成果被埋没,并使得刊物成为稀缺资源,加剧学术腐败。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问题在于,这里把科研考核与学术评价完全等同起来了。从指标来看,学术性评价主要考察成果的创新性、科学性、对学科建设的影响等;而量化考核则要将上述评价形式化,具体操作表现为主要评价成果的形式(专著、教材、论文)、刊物级别(核心、一般期刊)、获奖级别等。从评价过程看,学术性评价要通过阅读了解成果内容,与学科前沿发展情况进行比较,找出创新点,确定科学价值和学术水平;而量化管理则选择评价指标,确定权重分值,建立评价体系,将各类成果放入评价体系中计算出分值,由分值评定成果水平。从评审专家来看,学术性评价要求专家必须是同行专家,其评价意见起决定性的作用;量化考核的专家既包括学术专家,也应包括管理专家,专家只在某一环节如选择评价指标、确定权重等环节起作用。还有,评价形式、评价依据等也不一样。因此,科研人员必须严格区分其中的关系和区别,才能对科研量化考核有一个科学客观的认识和正确理性的态度。

科研管理工作有不完善的地方,有必要改进和完善,但不能一味指责量化管理,而是要从科研管理的语境入手,反思学术体制及相关问题。只有科研人员和管理部门齐心协力,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和进步。其一,真正实现学者治学。形成以学者、教授为中心的学术委员会,并且独立运作。行政部门应为学术研究提供服务,而不仅仅是管理;制定学术带头人制度,公开选拔,公平竞争、公正运转;高校中院长、系主任等学术性较强的职位要由有一定学术权威的人担任,改变行政、学术职务不分的现状。其二,学术委员会、职称评审委员会中的各种职务,要公开选拔,加强监督。学术委员会、职称委员会的主席要由学术能力强、有学术威望的人担任,由全体学术委员公开选举产生。明确其职责和权力,既要发挥其领导和组织作用,又要防止学术委员会的“一言堂”。其三,改革职称制度。改变现在政府评定职称的方式,可以切断学术与行政之间的重要纽带,尝试由单位进行聘用,并取消职称终身制。(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