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校企“双导师制”培养研究生

2006-11-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曹继军 我有话说
还有几个月,上海交大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的几名研究生即将完成学业,而他们也将成为上海交大与宝钢集团合作培养的第一批研究生。

2004年,上海交大与宝钢集团签约共同培养研究生,开创了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

式。按照协议,宝钢集团提供研究生培养经费和科研项目,上海交大承担课程教学和授予学位;校企双方采用“双导师制”联合培养研究生,即每位研究生由学校、企业各配备一名导师,共同制定培养方案、选择科研项目、组织论文答辩;双方首批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包括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机械设计与制造、材料科学与技术和现代管理科学四个专业。这些研究生第一年在学校攻读基础理论课程,第二年赴企业开展课题研究和撰写学术论文。

据上海交大研究生院介绍,2004年双方开始合作后,首先在宝钢集团进行研究生导师遴选工作,最终遴选出的4位博士生导师和28位硕士生导师,都是企业首席研究员,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目前承担着一批新技术、新产品的科技开发项目;随后,19名研究生陆续进入“双导师制”培养。

前不久,在上海市教委就校企合作培养研究生进行的调研中,上海交大的研究生们对“双导师制”校企合作培养的模式给予了很好的评价。他们最强烈的感受是,这种培养方式实行了专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结合,对独当一面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锻炼效果明显。

经过两年探索,今年上半年,上海交大在招收研究生时,专门划出26个名额,定向招收了“宝钢班”,将双方合作培养又向前推进一步。宝钢集团的导师在课程阶段就将介入研究生的培养,承担部分专业课教学工作。今后,上海交大与宝钢集团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类别、专业、指标将涵盖国家计划内统招硕士、工程硕士,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类别包括国家计划内统招博士和委托培养博士。

记者了解到,上海市教委积极推动高校和企业合作培养研究生,宝钢、上汽等5家企业成为首批上海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将吸引一批高校和实力雄厚的企业参与,采用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比如,某高校的一个专业可以与一家企业合作,也可与多家企业合作,联合培养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可以采用校企双导师制,也可以由学校或企业单方面派出导师;研究生的培养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紧密相连。

专家指出,校企合作培养研究生,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推动了产学研联盟长效机制的建立,锻炼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企业的高级工程师、首席研究员充实到导师队伍中来,可以缓解由研究生规模扩大造成的高校师资紧缺矛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