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整合 优化 创新

2006-11-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新 我有话说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区域教育的现代化是青岛市市南区教育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市南区自“九五”期间开始的基础教育面向现代化的探索性研究,形成了“理念先行、政府主导、科研引领、全员参与、整体推进”的教育现代化市南模式。他们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将是今后教育现代化成功的关键所在。为此,市南区进一步旗
帜鲜明地提出教师教育发展战略,用高效务实的行动开创了一条以特色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在职能整合中强化培训机构机制效能

教师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专业支持,市南区以深化“三位一体”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强化区域教师培训机构的机制效能。2001年,市南区取消原教科所、教研室和教师进修学校,成立了集科研、教研、培训职能为一体的市南区教育中心,采用“科研为先导,教研是重点,培训贯全程”的运作模式和“科研训一体化”的指导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聚焦和指导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实现了部门之间的相对独立与相互融合:科研部注重挖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价值取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和心理状态;教研部关注如何将教育理念落实到教学行为中,即对各学科课堂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提高;师训部关注的则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教学内涵的提升,形成了互补互促、互相协调的工作机制。

市南区将区域教师发展这一宏观目标细化分解,使之成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目标,建立了丰富的效能性评价制度,实现了对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调控和科学引领。《市南区教师教育发展五年规划》确定了区域教师教育的发展方向与目标,调控和引导着以校为本的教师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市南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评估标准》为全体教师铺就了“胜任型→骨干型→名师型”的三个发展阶梯,目前在全区教师自主申报的基础上认定名师型教师69位,骨干型教师611位,胜任型教师584位。《市南区教科研实验教师资格认定办法》发动全区教师进行初、中、高三级资格认定,《三型教师动态管理规定》、《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动态管理办法》、《名师工作室动态管理办法》等,将焦点指向教师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市南区一直把教育活动作为深化区域教育研究与改革的拓展点、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生长点。“教研专题竞标”、“学刊用刊知识竞赛”、“校本科研深度汇谈”、“中青年教师教学风格展”、“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巡展”、“网上研讨与交流”、“市南区首届男教师节”、“语文教师美文诵读大赛”、“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展评”、“交响乐走进小学课堂”、“体育团体基本功比武”等活动,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提升了全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在优化资源中建设高水平新型培训者队伍

区域教师素质发展的专业化需要一支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培训者队伍,为此,市南区积极挖掘一切优质教育资源,为教师素质的提高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与服务。

市南区教体局在综合求证、调研、考察的基础上,与中国教育学会联手,建立了全国首家“中国教育学会青岛市南区教师发展培训基地”;与青岛三家高校合作建立了8所教师发展学校;与青岛大学团支部、中国海洋大学建立了青年教师发展联盟;与市教育局高教师范处、市教研室、市教科所等行政指导部门结成教师发展研究互助共同体。

在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途径――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中,教师间的互助是教师成长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为此,市南区教体局除了打造“名师工作室”外,还进行了“兼职教研员、兼职科研员、兼职讲师”的评聘,不仅使兼职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获得提高,还成为贯彻实施市、区级教学工作的桥梁和纽带,更成为基层单位开展教学研究的中坚力量。

在模式创新中架构“一点四线”教师教育途径

市南区开拓性地提出了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着眼点,以“基地专家指导的高层次培训、与高校联合的高学历培训、与课改接轨的专题培训、以学校为核心的校本研修”四线并举的教师教育途径。

――基地专家指导的高层次培训。利用“中国教育学会市南区教师发展培训基地”,市南区开办了校长论坛、后备干部高级研修班等20余个培训班,邀请全国各地的理论专家、特级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开展学术指导、理论培训、课例展示200余次,培训面达到了100%。直接与专家对话,使市南区教师的教学素养得到了整体提升。

――与高校联合的高学历培训。几年来,市南区与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成立了专科班、本科班、研究生课程班、校长博士课程研修班等,使教师学历层次逐年提高。

――与课改接轨的专题培训。作为全国首批新课程改革实验区,市南区开展了课改专题培训、新课程岗前培训、计算机技术培训、科研专题培训、各学科专题研讨活动等,培训率均为100%,做到了课改教师、网管员持证上岗。

――以学校为核心的校本研修。作为教师发展的主阵地,市南区建构了浓郁的校本研修文化氛围,形成了“课题驱动式”、“校际交流式”、“合作研讨式”等校本研修特色模式。按照点面结合的原则,组建了校本教研联合体、教师发展学校研究团队、新课程师资培训等研究团队,促进了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