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李洪海与启功的笔墨缘

2006-11-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聂秀生 我有话说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李洪海,1946年出生于天津武清县,从小就对写春联有兴趣,常用食指比比划划,有时拿着木棍在地上勾勾描描。贫困的母亲被儿子的痴迷所打动,省吃俭用,为儿子买来笔和纸练习书法。1970年6月,已是一名军人的李洪海与启功先生相识,惴惴不安地向启功先生提
出学习书法的请求,启功先生欣然同意,当即提笔写下一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对联送给他。从此,他常常到启功先生家请教,每次启功先生总是送给他一些有名的碑帖和新书,二人结下了笔墨缘。

记得有一次,启功先生拿出《楹联集锦》、《楹联双锦》、《古今集联》3本线装古书,嘱咐李洪海说:“这些书我存了许多年,很有文化价值,你拿去要好好读抄。”两周后,启功先生特意打电话询问他读抄完没有,有什么心得。接到电话后,李洪海心中既感动又惭愧。感动的是启功先生如此记挂着他的学习,惭愧的是因工作繁忙他还没有全部读抄完。

1997年,李洪海喜迁新居,启功先生特意书写“惜分阴斋”匾额赠送给他。启功先生经常对李洪海讲,学习书法必须记住三句话:“有钱买帖,有暇看帖,有纸笔临帖”,并告诉他“学习书法没有诀窍,要说有诀窍,三条,第一是临帖,第二是临帖,第三还是临帖”。为了打消他临摹别人的字怕没有自己风格的顾虑,启功先生开导李洪海:“学前人的字不要怕像,人的年龄、学识、个性和所处社会环境不同,永远也不会像,只能类似。一千个人学王羲之,一千个样。学古人是将古人的妙处与自己的病处相结合,时间久了会各有各的面目。”这是启功先生长期书法实践的经验总结,对李洪海书法艺术产生重大影响。

2004年8月,李洪海应军事科学出版社之邀书写前后《出师表》长卷,作品完成后请启功先生过目。启老在行动不便的情况下,一口气将百米长卷从头到尾审看一遍,随后说:“这文章写得好,这字也写得好!”

 

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李洪海书法作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