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06-12-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亚彬 我有话说
伟大的事业,呼唤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一项顺应时代潮流的理论创新工程,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

近一年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直接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

心支持下,在众多知名专家学者的辛勤努力下,工程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围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以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推出了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在理论武装、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经典著作编译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研究、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的实质性进展,有力地推动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促进了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研究,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10月14日,十六届六中全会闭幕不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就举办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报告会,邀请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作关于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报告。每年的中央全会一闭幕,即举行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报告会,让工程专家及时学习领会中央精神,确定重大研究课题,并把新的研究成果体现到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之中,这已成为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参加报告会,专家们进一步深化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崇富研究员表示,要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研究工作中,进一步深化对建设和谐社会理论的研究,不断推出有深度、有力度,能够经受实践检验的研究成果,为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胡锦涛同志指出: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

近一年来,全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召开研讨会50多次,以中心名义在中央主要报刊发表理论文章100多篇,完成重大课题研究报告30多篇。工程专门组织专家赴江苏昆山、浙江义乌调研,总结昆山、义乌和谐社会建设的经验。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一条基本经验。中央党校教授、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杨春贵教授认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就是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去年11月以来,工程连续召开7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研讨会,围绕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等课题进行广泛深入研讨。通过研讨,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等一系列创新成果的认识,取得了一批有分量、有较高理论和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庄福龄认为,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带领全国人民用好战略机遇期,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向前进,就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新的实践。

重视理论普及,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今年4月7日,一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组织的别开生面的科学发展观网上理论座谈会在人民网举行。专家们围绕“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以及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有关问题回答了网友的提问。结合网友提出的怎样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等问题,学者们进行了认真回答。

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一系列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需要我们解疑释惑。宣传普及理论创新成果,解干部之疑,释群众之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这是工程的重要工作。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善于从人民群众火热的实践中提炼研究课题,善于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努力回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亟待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工程专家们表示,要自觉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用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干部群众的头脑。

《理论热点面对面(2006)》是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的由诸多工程专家参加编写的第四本系列通俗理论读物。这本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准确把握了新世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最新理论成果。同时,对当前干部群众关心的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上学贵,买房难、买房贵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作了入情入理的回答。广大干部群众反映,这是一本精心选题、精心撰写的高水平理论读物,有助于解疑释惑、普及理论知识。“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把中央的精神和群众的心声比较好地统一起来,回答了群众关心的问题。”中宣部理论局局长路建平说。

建设充分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和基本观点研究

今年9月,全国普通高校普遍开始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方案的第一本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2006级新生中使用。这本教材是在全国许多高校、科研单位、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它是全国思想理论界共同努力和集体攻关的结果,是各方面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成果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炳林教授认为,这本教材吸收了理论创新的新成果,把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体现了近年来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教学实践及理论研究的成果,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着眼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他3本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也已完成集中审议工作,进入最后修改和征求意见阶段,将于明年春天陆续在高校使用。

工程办公室负责同志介绍说,目前,第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编写提纲的审议和征求意见工作已基本完成,部分教材完成初稿撰写工作。在此基础上,工程进一步确定了教材体系建设的长远规划,准备用10年左右时间编写150多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基本覆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主干课。

据了解,在建设充分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的同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重新编译和审核工作正抓紧进行。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的选编工作正抓紧进行。与此同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形成一批阶段性成果。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研究课题组围绕相关课题,召开各类专题研讨会20多次,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50余篇。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已经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教材中。

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忠于党和人民事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队伍,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顺利推进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生命工程,也是一项重要的人才工程。

胡锦涛同志强调:“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是要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忠于党和人民事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队伍,是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顺利推进的关键。

今年,工程组织100多位首席专家、主要成员和“四个一批”优秀理论人才分批赴东、中、西部地区进行国情调研。通过考察,专家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我国国情的认识,加深了对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认识,增强了课题研究和教材编写工作的责任感和针对性。中央编译局副秘书长杨金海研究员对记者说,通过深入基层,再次深刻认识到,闭门造车不可能产生好的理论成果。理论只有扎根现实的土壤,反映基本国情,回答实际问题,才能掌握群众、指导实践。

为了使专家们了解国外的情况,开拓思路,工程组织部分课题组首席专家赴巴西、阿根廷等国进行专题考察。还组织纳入工程的“四个一批”优秀理论人才赴俄罗斯、罗马尼亚等国进行专题考察。刚刚赴南美考察归来的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哲学所所长李景源研究员深有感触地说:科学理论在比较中更能显示出真理性。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其指导地位不能动摇。否则,我们就会丧失根本。只要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兴旺发达。

高等院校从事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的教师,是工程的一支生力军。为进一步加大对高校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骨干的培训力度,中宣部会同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2006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与教育部联合召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工作座谈会;会同中组部、教育部起草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工作的意见》。为进一步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广大理论工作者思想道德素质,又会同有关部门成功举办了12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共培训教学科研骨干1300多人。

高校社科系统和社科研究系统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继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教学科研人员的思想与职业道德修养得到加强,理论工作者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教学科研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提高。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罗文东研究员说,哲学社会科学担负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理论工作者应该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抵制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袭,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精神和道德素养,甘于寂寞、淡泊名利、潜心钻研,把做人、做事与做学问统一起来,多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成果。

目前,“四个一批”理论人才第二批遴选工作已结束,共选出24名骨干拔尖人才。工程把未参加工程的“四个一批”优秀理论人才全部吸收到工程有关课题组,并组织他们参加工程研讨会、报告会和国情调研考察活动。还把参加工程的部分中青年优秀理论人才纳入到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培训班,提高他们参与工程的积极性、主动性,为马克思主义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后备力量。

工程是一所学习马克思主义、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大学校。胡锦涛同志强调:“广大理论工作者要自觉把学术研究与社会责任统一起来,加强思想修养,打牢学问基础,提高研究水平,潜心钻研,严谨治学,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努力成为对祖国对人民有贡献的学问家。”这是党中央对广大理论工作者的殷切希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自己的所学奉献给人民,在此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学术理想和人生价值。工程是广大理论工作者学习马克思主义,施展才华、服务社会的大舞台。”北京大学教授黄楠森由衷地表达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心声。随着工程各项工作的推进,一支老中青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队伍一定会壮大起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