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曲径通幽

2006-12-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朱以撒 我有话说
山不在高,贵有起伏;水不在深,妙在曲折;林木之胜,尤在深秀。的确,徜徉在山水间,给予我们美感的,就是起伏的弧形,曲折地引导我们视觉的深入。而对于人本身,人的曲线无疑是最美的一种。

书法线条非直即曲,非曲即直。从美感上讲,直的线条给人果断、刚强、斩钉截铁;曲线柔和、委婉、情意缠绵。

不同性情的书法家,取直取曲,有所偏重,也就构成了风格刚柔的差异。

横画竖画,是一个字的支撑和伸张,横平竖直是基本的要求。但细看,直线含有曲线成分,一条直线绝不是尺子画出的笔直痕迹。譬如颜柳欧楷书,直线中含有微微隆起或凹陷的弧度。王羲之认为要“十曲五直”,这个比例表明曲线的重要和玄妙。东方式的婉约、深沉、欲说还休的美感,犹如曲线之回转。

行草书的出现,加大了曲线运用的比例。线条曲折回环,绵延深入,它的灵活巧妙使人有一种婉畅的舒适。本来没有联系的两个字,在曲线的游走中,天衣无缝地连接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曲线的功能有如流水,自然的流动是它的本质,排斥生硬、犄角,以柔顺贯穿始终。明人文彭是善用曲线的高手,曲而不繁,曲线像引人入胜的向导,熟练地游走,游走中轻重快慢又有分晓,体现着书家的细心和自如。王世贞称文彭为“吾朝第一手”,也含有对善用曲的称道吧。

清人包世臣比较后说:“古帖之异于后人者,在善用曲。”可见用曲线的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书法家的标准。曲线人人会用,各有巧妙不同。用得恰当者,突兀潮来,千百起落;势若飙风,翻舞秋叶,往往于作品的后半部分愈发回旋,高潮迭起。当前,不善用曲线者,翻卷无度,杂乱纠结,一字数字捆绑,有如乱麻。

曲线的运用消退了生硬直线形成的火气、躁气,委婉和平有亲和力。许多优美的曲线含纳着坚韧的弹性,如回环的钢丝铁线,力在其中。三国的《天发神谶碑》,因曲线少,笔划如刀锋,寒气逼人。尖利的棱角不以曲线消退,初看很刺激,再看则伤情,如在刀剑丛中行。类似还有欧阳通《道由法师碑》,直露多于婉曲,欣赏中犹见万千兵马持锋执锐,逼到眼前。

曲线用意在留趣。园林艺术家陈从周认为:“使行者左右顾盼有景,信步其间使距程延长,趣味加深。”曲线蜿蜒,不似直线瞬间视之无遗,一道曲线有一道曲线之风景,人始终在回还不定的品味过程中。

宋人姜白石认为:“横画不欲太长,直画不欲太多”,否则类似尾大不掉,难以转变形势。明代书法家张瑞图正是因为作书“一味横撑”,而被人视为“其品不贵”。道理很清楚,过于霸气、硬气,美感狭隘或者暗昧,将遭到欣赏者本能的抵制。

当然,曲线寻幽给欣赏者一种婉转之美,但“善用曲”不等于“滥用曲”,曲线过多反而受损。明人解缙草书,曲线无节制,包裹无力,已是春蚓秋蛇;现代书家舒同晚年之作,大圈圈套小圈圈,分明落入了曲线的圈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