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对口支援书写三峡变迁历史

2006-12-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 姚润丰 李兴文 苏万明 我有话说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近日提供一组数据:自1992年国务院发出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工作的号召至今,全国20个省区市,10个大城市和国家50多个有关部门,共为库区引进资金277亿多元,实施对口支援项目2110多个。

三峡工程,举世瞩目;百万移民,世人关注。面对这项史无前例、没有成功经验可供借鉴的系统

工程,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三峡移民政策进行科学调整,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成功破解了移民迁建和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道世界级难题,为构建和谐库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库区可持续发展牵动全国

“135米”“156米”“175米”,在三峡库区,我们曾经随处可见这些标在墙上、山坡上的醒目红色水位线和移民搬迁的倒计时牌子。

在这些简单的数字背后,是一场跨越十几年、波澜壮阔的百万人口大移民。根据规划,整个三峡工程淹没涉及重庆、湖北两省市20个区县,移民搬迁将于2009年全面完成。包括后靠和外迁安置在内,130多万三峡儿女离开故土,为三峡工程让路。

然而,百万人口大移民绝不是百万人口的简单重组。它所引发的巨大社会变迁,绝不亚于三峡自然景观沧海桑田式的变化。在这个被国外称为“举国搬迁”的巨大工程中,有数千万平方米的房屋被拆,上千家工矿企业迁建,几十万亩农田被淹没……同时,三峡库区的20个县区,绝大多数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经济基础薄弱,百姓生活贫困。移民搬迁、安置任务繁重,仅靠库区自身力量,很难顺利完成。

为妥善解决移民搬迁安置,国务院于1993年8月19日颁布《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2001年3月21日修改施行)。条例规定了对口支援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号召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名优企业到库区投资建厂,并从教育、文化、科技、人才、管理、信息、资金、物资等方面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

库区建设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的号召下,一个全社会、全方位、多形式、宽领域支援库区移民开发和安置的生动局面很快形成。

“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就是耕种我们自己的‘责任田’!”

“我们万州人在外面给人擦皮鞋,只要碰到来自上海、宁波等支援省市的,统统免费!”重庆市万州区的一位移民干部感慨地说。朴实的万州人用这种朴实的行动来报答兄弟省市的支援之恩。

三峡工程是全国人民的工程。“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就是耕种我们自己的‘责任田’!”接受中央新闻采访团记者采访时,浙江省政府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主任姚少平这样概括对三峡库区对口支援工作的认识。十多年来,浙江省举全省之力,在三峡库区援建经济合作项目198个,引入资金50多亿元,“娃哈哈”“贝因美”等一批知名企业在库区投资创业。

浙江的做法只是各地对口支援工作的一个缩影。从1992年开始,全国20个省份,10个大城市和国家50多个有关部门识大义、顾大局,在库区展开了有声有色的支援合作。如今,上至重庆,下至湖北的三峡库区云集了上海白猫、青岛双星等上百家知名企业,成了名副其实的“名牌走廊”“工业长廊”,逐步形成了具有三峡库区特色的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

一组数据展现了全国人民对口支援的累累硕果:15年来,国家有关部委和对口支援省区市为库区培训各类人员1.2万人次,培训移民致富带头人2670多名,交流干部近500人次;援建企业安置移民近3万人,接收库区劳务近13万人;援建希望学校196所以及一大批社会公益项目;全国知名企业逐渐向库区汇集,改善了库区产业结构、激发了创新活力。

对口支援是中国的创造,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体现。在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大发展中,一个个合作项目落户、一笔笔基建资金投入、一次次管理技能培训,对口支援省区市、国家部门与三峡库区移民同心同德,协作互助,共同描绘了一幅“一方有事、八方支援”的画卷。

三峡四变见证历史变迁

对口支援带来的沧桑巨变,正见证着三峡历史的变迁。

对口支援15年来,库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三峡库区的长江及其支流上相继建成特大型桥梁16座,重庆至万州、长寿至涪陵高速路、2000公里移民乡镇公路先后建成,宜昌、万州两座机场已建成投入使用,重庆、万州等内河口吞吐量大幅度提高,库区初步构架起立体交通。

对口支援15年来,库区产业初步培育起来,促进了库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目前,三峡库区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第一产业所占比例较大逐渐转为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新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对口支援15年来,库区大力发展柑橘、畜牧、水产养殖和旅游四大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秭归、兴山、奉节、忠县、江津等为中心的优质柑橘产业带,以涪陵、万州为中心的榨菜产业带,以开县、万州等为重点的优质瘦肉型生猪产业带,以石柱黄连、丰都青蒿、忠县红豆杉等为特色的中药材产业带;通过打造重点景点景区,初步形成了集自然景观、休闲度假、专项旅游为一体的旅游产业体系。

对口支援15年来,库区公益、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截至目前,库区已援建了一批学校及医院、图书馆、福利院、广电中心、科技中心等社会公益事业项目。从1992年到2005年,库区GDP由140亿元增加到1065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人均GDP近几年也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率。(据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