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于愚公:十年磨剑

2006-12-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赵和平 我有话说

图为于愚公画作。《于愚公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

一位书画爱好者曾感叹:“于愚公先生的画耐人寻味,一个当代画家能把传统水墨画表现得如此精妙很难得。”

于愚公自幼喜爱书画,在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他考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国画、雕塑等多门艺术的综合训练为他以后的艺术之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选择绘画方向上也更为宽泛。

上世纪80年代,“85美术思潮”在全国兴起,于愚公也卷入其中,有声有色地搞起了行为艺术。但几年后,他便退出现代艺术领域。此后,他开始潜心研习中国传统绘画。十多年来,他把寂寞当磨刀石,以艰辛为享受,心无旁骛,隐居修炼。于愚公说:“这些年来我学了历史,明白了自己在做哪一段事情;研习文学、画理、画史、画法和书法,我找到了做事的立足点。”于愚公认为,书法在中国艺术当中是最抽象和纯粹的造型艺术。他用大量的时间研究碑学和帖学经典,十年如一日,发奋练字,使得心手双畅,形成惯性,誓把中国魂铸入笔法,抒情寄意。在绘画方面,他研习历代大师,而以倪云林、黄公望、董其昌为重点。他说:“若从每个大师身上吸收一两个优点,那就不得了。但学习也像吃饭一样,一桌子饭菜你不可能全都吃掉,要选择符合自己营养需要的,这样才会健康成长。”

搞过油画、雕塑且做过现代艺术的于愚公对中国画的的理解更为深入,在对中西艺术的比较中,更能准确地掌握中国画的原理。著名美术评论家薛永年在央视《人物》栏目“传奇画家于愚公”中谈到:“他把积淀的东西吸收进来了。这种心态是值得称赞的。这种回归传统,这种沉下心去的探索,从人到艺术的提升,我觉得是很有借鉴意义、很有启示的。”

品读于愚公的近作《烟峦无尘》、《寒林悬泉图》、《空山碧水流》,诗味浓郁,古雅秀润,呈现出一种静谧恬淡的美感。画中的山石、房舍、树木造型简练、书意盈然。在他的《山水册页》中,流泉曲水,平坡老树,小舟闲泊,其构成简淡而意境幽深。笔墨间趣致平和,澄静之气出之毫端。笔法坚劲,形简意密,得力于画家以诗书炼形之功。画中的高雅之气,是画家气质和学问修养显现的平和安详之气,是脱离物欲后的纯洁心态的迹化。“他的笔墨好,包括设色、用笔非常自然。这决不是有意做出来的,到了这个境界自然而然地会出现这个面貌。”著名学者冯其庸先生对于愚公的画作颇为赞赏。

在研习中国传统书画中,于愚公发现其中一些特殊因素。他认为笔法的面貌是与古人用的笔、纸、家具和写作状态密切相关的。比如,在研究王羲之的书法时,应了解他当时是在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下写出的字,为什么在写信的状态下,字可以写得高妙。在绘画实践中,他还摸索出“简易之道”。他说,很多东西是古今不变的。比如,“用笔”千古不易。把正确的方向和不变的东西继承下来,就是简易之道。用这种方法去理解和学习传统是行之有效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