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把创新精神贯穿到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

2006-12-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玉玲 我有话说
用了千年的传统铁锅,在今天被换了个样子,便创造出新的销售奇迹,年销量达200多万口,销售额近1亿元。科研人员研制的防锈精铁锅,不仅解决了铁锅容易生锈的难题,而且还以传热快、少油烟、造型美观等优良品质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随着不断的技术创新,铁锅行业已开发出精铁锅、超微晶化不锈铁锅、纳米王不锈铁锅等百种新产品,
源源不断地进入百姓的厨房。

其实,沈阳苏泊尔铁锅创新的故事只是中国经济创新大潮的一个微小、鲜活的缩影。当今中国,从农业到工业,从商业到金融,从乡村到城市,从观念到体制,从技术到管理,从生产到营销……无不渗透着国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正贯穿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使中国经济活力无限,保持着连续28年的高速增长,令各国经济学家叹为观止,连呼“中国奇迹”。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更是将创新型国家与和谐社会建设结合到一起,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创新精神贯穿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才能得到发挥,保护创新热情,鼓励创新实践,完善创新机制,宽容创新挫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观念创新:咬定青山不放松

北京中关村的科技人员激励自己:像中国象棋中的“车”一样勇往直前,像“马”一样与日俱进,像“炮”一样跨越发展,这生动地反映了当今国人所具有的创新使命和创新观念。近一年来,“全社会高度关注和重视自主创新,已初步形成推动自主创新的热潮,一个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大环境与良好氛围正在我国逐步形成。”科技部部长徐冠华说。

任何一次伟大的社会变革,都离不开思想观念的变革与创新作为先导。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指出,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巨大机遇与严峻挑战中,中国又拥有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贫乏的基本国情,特别是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约束压力逐步加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也日益突出,要想保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协调发展,只有咬定青山不放松,进行观念创新才能摸索解决问题的新出路。可以说,观念创新是一切创新的起点,是解决所有难题的先导,是经济发展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新环境是前无古人、外无借鉴的,要从容应对这些新问题新局面,这是对中国人智慧的考验,更是对中国人创新能力的考验。经济学家们一致认为,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有效解决市场经济所面临的如人口、环境、规划、劳工、能源等诸多问题;通过创新,才能改变急功近利的发展思维,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创新,才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才有实现“在发展中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的可能……创新的内涵深刻而丰富,创新的目标明确而坚定。

制度创新:直挂云帆济沧海

汇率制度改革是中国长期不敢轻碰的高压线,但这也是中国经济绕不开的改革。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王煜说,通过渐进的制度改革,今年终于使这长期“套牢”不得其“解”的汇率体制改革迈出决定性的一步,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三原则实施了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大量的市场信息表明:“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建立以来,经济运行平稳,宏观和微观经济没受到明显负面影响。

除了汇率体制改革外,当今中国财政、税收、住房、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各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在这个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矛盾与争论同在,利益与博弈共存。制度创新建立起新的市场秩序和游戏规则,尤其是从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更能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增长活力。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分析,在中国的制度改革中,主要采取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先易后难、先进行增量改革后进行存量改革,这样使改革容易推进,并能很快取得成效,体制创新使得参与经济发展的各种主体,能有效地组合生产要素和更好地使用资源。

现在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体制改革还没有完成。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以产权为中心的制度改革,会给经济带来新的发展。专家推断,今后中国在继续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进程中,每一项改革以及各项改革的完善与配套,都必将诱致新的经济增长。事实证明,近一年来我国加强产业技术研发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转制院所在行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提高公益类院所事业费投入强度、调整科技投入结构和支持方式……伴随着一系列措施相继实施,一些制度性障碍正在破解,创新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一个更加充满活力的国家创新体系正在进一步形成。

技术创新: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近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喜事不断,今年共承接造船订单1752万吨,同比增长261%;累计手持订单首次突破3000万吨大关,达到创纪录的3021万吨,各骨干船厂生产任务排至2010年。自主创新的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三大主力船型,综合技术指标与国外先进造船国家不相上下,实现了批量接单和标准化造船,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推动造船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正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迈进。

像中船集团一样,海尔、华为、宝钢等行业龙头企业已经成为行业技术开发投入、技术供给和成果转让的主体,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开始走向世界。据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张为民介绍,2005年大中型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费用的支出已占全国的51%,全年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2.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8%。

全社会积极支持技术创新,财政部2006年安排科技投入716亿元,比上年增加19.2%,并将建立和完善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制度;发展改革委将安排预算内投资,加大对引进技术、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支持力度;国资委决定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开发体系,将自主创新纳入大型国有企业领导人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商务部决定安排专项经费,建设一批出口创新基地,打造一批高科技自主品牌。一年来,技术创新捷报频传,多项农业科技成果已居世界领先地位,我国还开发应用了一批精密制造、清洁能源、智能交通、信息安全等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克了一批对控制城市环境污染、资源勘探开发、减灾防灾、生态保护等有重大作用的关键技术,在微电子材料技术、光电子材料技术、功能陶瓷、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

观念创新是关键,体制创新是根本,技术创新是支点,专家们认为,“十一五”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要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提升我国的创新能力和国家竞争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