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京畿大省高奏和谐乐章

2006-12-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耿建扩 蔺玉堂 我有话说
这几年,慷慨厚道的河北人带给我们越来越多的惊喜和感动:

一群爱好晨练的城市退休老太自发组成了舞蹈队,她们的《俏夕阳》节目倾倒亿万观众,舞出了河北人的精、气、神,舞出了燕赵大地的欢乐与祥和。

一位普通农村妇女林秀贞,30年如一日照顾毫无血缘关系的六位孤寡老人,为他们养老送终。这位优秀共产党员的

崇高道德魅力令多少华夏儿女为之动容。

一条在渤海湾沉睡了千百年的叫做曹妃甸的小沙洲,正在河北人手里变成世界一流、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在蓝色梦想的鼓舞下,富于开放创新精神的河北人吹响了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新号角!

……

《俏夕阳》、林秀贞、曹妃甸,一个个响亮的名词串联的是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妙手弹奏的一曲曲“塑民魂”、“促发展”、“解民忧”的和谐乐章。

塑民魂

当今世界,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甚至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文化对促进生产关系、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的和谐,增强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河北省委省政府把文化大省建设作为推动河北更快更好发展的战略性举措来抓,在文化大省建设中着力培育和弘扬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强科技工作的决定》以及《河北省文化大省建设规划纲要》。一项项重大政策措施的出台,把河北的和谐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阶段。

近年来,河北省投巨资扶持基层文化活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一支支民间文艺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风靡全国的《俏夕阳》舞蹈队便是其中灿然绽放的绚丽花朵。今年,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主办的“2006河北文化艺术展演”活动,围绕“和谐文化、魅力河北”主题,通过戏剧、歌舞、摄影、诗歌、书市等多种形式,展现河北文化慷慨激昂、质朴厚重、包容开放、融通和谐的精神品质。整个展演活动,覆盖全省城乡,演出3000余场,直接参加演出和观看的群众超过1000万人次。展演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激发了干部群众知河北、爱河北、兴河北的热情。

河北省还在干部群众中大力宣传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发现培养、宣传表彰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向“一心为民的好支书李家庚”、“党员闺女林秀贞”、“模范法官陈印田”等典型人物学习,激发广大群众的爱心意识、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如今,以“坚韧质朴、重信尚义、宽厚包容、求实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正在成为河北省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

促发展

和谐发展,科学发展,首先是符合省情民情的发展。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准确把握各地发展的比较优势,科学规划“一线两厢”区域发展布局,在“快”与“好”的有机统一中奏响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雄浑乐章。如今,不仅包含石家庄、保定等五市的“中间一线”经济隆起带正在逐步形成,邯郸等四市所在的“南厢”成为河北新的经济增长极,“北厢”张家口、承德的自我发展能力也显著增强。河北省综合经济实力实现了“双超一”的大跨越。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比2000年几乎翻了一番;全部财政收入突破1000亿元,是2000年的2.6倍。

农村稳,天下安。河北省针对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70%以上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创建文明生态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此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从2003年开始,一场以“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文明生态村的伟大革命在燕赵大地蓬勃展开。从此,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目前全省已有20%的行政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路畅了,村美了,民富了。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享受了发展带来的实惠。

如今,在环渤海地区正在加速崛起的历史机遇面前,新一届河北省委把“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作为奋斗目标鲜明地提了出来,这一目标进一步强化了河北人民的“沿海开放”意识,更加突出了未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理念。6800万燕赵儿女发扬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正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由京畿大省向沿海强省迈进。

解民忧

黄金发展期,矛盾凸显期。河北省各级党委政府从来不回避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他们创造性地在全省构建起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位一体”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体系,将大量的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邢台市还在196个乡镇全部建起了信访服务中心,一个个服务中心成为文明服务的窗口、融洽感情的纽带、疏导情绪的减压阀。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越来越少。

另一方面,河北省每年都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大力实施就业再就业、农民减负增收、公共卫生、农村教育、济困助残、城乡饮水等“十项民心工程”,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利益和实惠。“十项民心工程”解决的是问题,赢得的是民心,换来的是和谐。在新的就业岗位上,80多万下岗失业人员体会到了社会的和谐;在日渐好起来的光景里,100多万城乡贫困居民感受到了社会的和谐;在“两免一补”政策的温暖下,在朗朗的读书声中,一个个贫困孩子知道了什么是和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