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社区工作必须从细节上体现专业性

2006-12-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夏欣 我有话说
本报讯(记者夏欣)“社区工作必须从细节上体现专业性”,“简单说,居民的幸福感就是需求得到满足,这应是社区建设的依据和基点”,“‘和谐’要求社区的服务功能从单一型向多功能的社会共同体转变”……近日,一些社会学学者从各地来到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与当地领导和社区工作者一起,在召开的“和谐社区建
设论坛”上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和谐社区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社区建设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需要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在这方面的实践和研究起步于20年前,晚于发达国家近百年。近年来,我国社会学学者的有关研究贴近和直指和谐社区建设的实际,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的有关研究人员就是在调研过程中与宁波市镇海区结下不解之缘的。他们看到镇海区作为沿海发达地区在和谐社区建设方面的典型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筹备,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镇海区委区政府联手,邀请各地社会学学者和百余当地社区工作者举办了这次高水平的论坛。

学者们首先实地考察了镇海社区建设的不同类型:西门社区的招宝山街道是国有企业退休人员集中的老街区,在6292名60岁以上人口中,“空巢老人”比例高达80%。街道在区委区政府引导扶持下,经过调研和民主听证,决定以政府补贴方式购买服务,对70岁以上的困难老人,免费或以低于市场价格20%的优惠获得照料服务,初步推出陪医、陪护、陪购、精神慰藉、家政等服务内容;后大街社区的“社区博物馆”把居民“养在深闺”的藏品分类分拨展示,变“独乐乐”为“众乐乐”,异地慕名而来的收藏爱好者越来越多;总浦桥社区的老年人每月花300元钱,白天便可在“老年护理中心”这个大家庭享受生活照料、护理康复、社交和文化娱乐、用餐等多种服务;胜利路社区400多平方米的科技馆和每年一度的科普节让普通居民都能过一把科技瘾。

长期致力于国际问题研究的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武寅说,成熟的社区以前似乎只在发达国家常见,在镇海看到如此功能齐备的社区让我感到兴奋,这些探索能给社会科学工作者很多启发,社会科学工作者有义务为他们的探索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镇海区委书记郭华巍认为,建设和谐社区,政府在思路上还需完成这样几个转变:社区建设的动力由政府主导型向居民自治性转变;社区的服务功能由单一向多功能的社会共同体的转变;社区治理结构由单元主体治理向多元主体参与的格局转变。此外城区社区还需向农村新社区辐射,以城带乡。

研讨会上,当地社区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就和谐社区建设进行了深入交流。其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宁波镇海区委区政府达成协议,将该区作为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社会调研基地,共同为学者、政府机构、社区工作者搭建一个相互推进的互动平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