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保护应受到关注

2006-12-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董城 我有话说

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为社会所关注,然而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的教师们的心理问题却没有得到重视。专家指出,过高的社会期望、单一的职业评价标准、学生分数与升学指标,正使中小学教师们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为缓解工作压力,北京石油学院附属中学的老师们正在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拨河比赛。(资料图片)

12月8日,中国儿童中心发布了《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数据和分析》报告。报告显示,目前中国17岁以下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中国儿童中心副主任丛中笑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却仍处于起步阶段。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正日益为社会所重视,然而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的老师们如果遇到心理健康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记者就这一问题走访了有关专家。

升学让中小学教师压力很大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咨询室接到一个很长的电话,求助者是一位曾经参加过心理健康讲座的中年女教师,由于长期担任班主任,这位老师多年难尽为人妻、为人母的责任,丈夫又刚刚下岗,儿子因为一次“家庭战争”已经出走近十天,而这位母亲却不敢向学校请假,因为她正带着80多名毕业班的学生准备高考冲刺。

“要做一名称职的中小学老师,就意味着工作必须超负荷。”张虹今年34岁,是北京市朝阳区一所中学的历史老师,40名初二学生的班主任。聊起教师心理健康的话题,张老师切身感受颇多,“现在做老师压力太大了,尤其在基础教育领域,许多社会期望都集中到了老师身上,都希望老师教出好学生。一方面,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几乎是全社会的呼声,另一方面,升学考试仍然是衡量学生也是评价教师的最直接、最重要指标。结果,老师们既要积极改进教学理念,适应时代对教师职业的需求,又不得不沿用旧有的教学方法,应对升学对学生的要求。现在几乎所有老师都在被迫充电,各种所谓提升职业能力的培训和考试必须要参加,而且都要在正常教学和工作时间以外。至于孩子、丈夫、老人、家务,更是想都不敢想。”

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奉新县乡村教师周丽珍对一线老师的压力同样充满感慨:“升学率是评价乡村中学教师的唯一标杆。每天5点跟学生一起出操直到23点才能回家,这对一名乡村教师是家常便饭。现在,班主任们又增添了一项新任务:到网吧找学生。”

北京市海淀区人大代表、石油学院附属中学校长孙丽华说:“我们许多老师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的责任往往因为工作的缘故难以承担,需要配偶、老人额外付出。”

有专家指出,目前,过高的社会期望、单一的职业评价标准、学生分数与升学指标,是导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堪忧的主要原因。尤其是26岁至35岁年龄段的教师,自己对职业热情很高,而孩子等家庭压力又正处于最大的阶段,经济负担又相对较重,往往心理容易出现问题。

教师有心理问题会直接影响学生

一项调查显示,教师的心理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成天拥有愉快心情的老师,所带的学生性格普遍开朗;而爱猜疑的教师,班里学生“打小报告”的现象就多;有强迫倾向的教师,很容易让学生精神紧张。

中年知识分子李女士讲述了一个自己孩子的烦恼:上小学5年级的儿子,由于家庭熏陶,从小便对国学、历史情有独钟。从上小学以来,孩子颇受班主任老师的喜欢,经常被推荐参加各种活动。但自从儿子所在班级由另一位老师接手后,李女士便感觉孩子开始厌学,性格也不如以前开朗,原来这位老师的脾气比较急躁,“满口之乎者也”的孩子经常被新老师评价为“油嘴滑舌”,老师的这种态度使孩子自信心受到了打击。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在日前对北京近30所学校的315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后,公布了《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该报告显示,受访学生有近半数受到过老师的语言暴力伤害,其中三成学生在遭到语言暴力后会选择默默忍受、不对任何人说。调查同时发现,不同年级的孩子遭受老师语言暴力后的反应不同,当老师把家里教育子女的一些不恰当的方式带到学校的课堂上时,年龄小的孩子往往受伤害更大。

近来,时有教师体罚或伤害学生的事件见诸报端,一位从教三十余年的老教师对记者说:“最近看报常常揪心又伤心。如果极个别人的极端行为影响了整个教师群体的形象,那我们老师可太委屈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高晶指出,目前整个社会正处在经济转型之中,不少人都处于一种压力状态。各行各业可能都会出现一些极端的案例,不能仅仅通过一两件事来判断整个职业群体。教师群体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下一代的任务,应该受到整个社会群体更多的尊敬。而教师群体压力大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教师的压力长期得不到减轻,就会影响心理健康,甚至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作为最能影响孩子的人,教师的言行举止、喜怒哀乐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

教师心理健康保护要“长短结合”

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得到了推广和关注,但教师心理教育却得不到足够重视。针对目前中小学教师时常出现心理问题的现状,有人认为:应该引进一套专业心理学评估体系,对心态不合格的老师可以考虑调整岗位。

对此,多年从事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工作的高晶研究员持反对态度:“不能把考察特定职业(如宇航员)心理素质的评价标准照搬到教育体系,这种干预机制往往是以否定作为前提条件,应用到教师群体中,容易起到负面作用。应该建立一套广泛的心理健康关怀服务机制。”

11月10日,一场题为“让我们拥有快乐的心”的主题报告在江西南昌一所小学开讲,一位心理专家正在演示一套缓解心理压力的动作,听众全部是老师,他们像小学生一样,认真地跟随专家比划着。据了解,许多中小学都在积极探索减轻教师压力的方法。

但是目前,这种做法的推广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为老师们提供心理辅导,我们也很愿意。”沈阳市的一位小学校长说,“我们自己也联系过一些心理专家,可是他们的收费标准对没有这方面专门经费的学校来说,还是太贵了。而且如果只搞一两次心理辅导,并不能解决得了老师们长年累月形成的心理负担,但是如果占用时间多一点,那些班主任老师又没有时间参加。”

“现有机制下,给老师们减负很难,但作为学校领导,我们在千方百计为老师们减压。”孙丽华介绍,今年10月份,该校为5位教师庆祝30岁的生日,校领导精心策划了“三十而立、美丽人生”的主题活动,全校35岁以下青年老师一齐为5位老师点燃蜡烛,唱响生日快乐歌,现场的气氛融洽而热烈。

孙丽华说:“建设和谐校园,不仅仅是环境美好,设施齐全,最主要的是人与人的和谐。学校的教职员工能否快乐地工作,和谐的相处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也在千方百计为老师们的身心健康着想。比如,我们推行民主化管理,让所有老师都真正做学校的主人。虽然不是专门针对心理减压的,但在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下工作,老师们普遍感觉顺心了不少。我们还经常通过给教师家属写慰问信,打慰问电话等形式寻求教师家属们的理解,尽量化解家庭矛盾给老师们带来的心理压力。”

有专家指出,保护教师心理健康需要长效机制,但是不能仅仅限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上。在教师入职之前,将心理资质作为考量因素的做法值得考虑。特别是在目前一些地区,已经允许社会各界人士考取教师资格证的情况下,如果能在教师上岗之前提供相关的心理辅导和教育,使未来的教师们在入职前就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保护意识,这对教师个人、学校和学生都会有积极的作用。

还有专家认为,在建立长效机制的同时,也要从现有资源着手采取短期措施。比如说,在中小学老师进修外语和计算机时,适当安排一点时间,进行教师心理素质的拓展。此外,还可以加强目前各学校心理教师的作用。“不少人认为中小学心理教师是专门为学生们配备的。”高晶说,“其实,我们在培训各学校专职心理教师的时候,也就教师心理素质拓展与心理健康呵护做了专项讲解。我们认为,为本校老师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帮助,及时发现并化解教师各方面的心理压力,也是各个学校的心理教师的重要工作任务。”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