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无疫区平台上的腾飞

2006-12-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王小武 我有话说

编者按

海南2001年创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作为省会城市的海口一直走在前头,成效显著。如今,“无疫区”已成为了海口又一张新的名片。海口市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

提起海口,人们都会联想到蓝天白云、阳光沙滩,得天独厚的天然环境是海口市最有竞争力的名片之一。而最近几年,海口又多了一张新的名片,那就是无疫区。自海南创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以来,作为省会城市的海口一直走在前头,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海口无疫区自2001起步,历经六年创建,除了继续有力支持海南保持阳光岛、健康岛的品牌外,更有一个重要的成就,那就是极有力地促进了海口乃至整个海南畜牧业的飞速发展。

资料显示,2005年海口市全市实现了出岛生猪5万多头,畜牧业产值14.96亿元,占全市农业产值的38.89%。短短六年时间,海口畜牧业成功地完成了从依靠外调到实现自给再到出口的“三级跳”。而随着“海口无疫区农业发展论坛暨招商会”、“海南动物无疫区海口论坛暨2006中国猪业发展大会”等论坛和大会在海口的连续召开,海口无疫区的价值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巨大商机赢得了国内外无数商家及科学研究机构的青睐,海口畜牧业尤其成为商家们争先投资的重点。

海口的无疫区建设在促进本市畜牧业发展的同时,更对全省畜牧业乃至农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据统计,海南畜牧业在无疫区建设期间突飞猛进,连续7年保持产值两位数增长,成为农业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之一。2005年,全省生猪和家禽年末存栏量分别为363.9万头和4232.2万只,其中出栏生猪443.5万头、家禽1293.17万只。2005年,海南共有18万只文昌鸡和近5万头生猪销往广东和广西,并有少量转口香港,提前二年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年自给、五年出口”的目标。

以无疫区为平台全面促进畜牧业发展

海口市畜牧业早年发展缓慢,海南建省后才逐步进入产业化,而海口开展无疫区建设之后,则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平台和一股强劲的推动力,全面、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海口畜牧业的转型和快速发展。

据了解,1987年以前,海口市畜牧业生产处于较低水平,畜禽类产品主要依靠从岛外调运。“村道上鸡飞狗跳,牛羊街上跑”、人畜同住等现象,都是早年海口的真实写照。1988年海南建省,海口市畜牧业才开始进入产业化起步阶段,零星的饲养专业户开始出现。此后,在中央、省委省政府及有关业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海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建设“菜篮子”工程为转折点,规划建设了罗牛山畜牧城,包括两个万头肉猪场、一个现代良种猪场、一个10万只机械化蛋鸡场、一个400头规模的奶牛场、具有地方特色的临高乳猪场和东山羊种羊场各一个。1997年,海口肉联厂引进丹麦生猪屠宰加工生产线投入生产,并建成牲畜交易市场、三鸟批发市场及牛、羊交易市场和定点屠宰场等。

所有这些,都给海口畜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生猪和家禽的生产发展迅猛,产业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自2001年海南省创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以来,在政府推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的导向作用下,充分调动了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引导大量社会资金相继投入畜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进一步完善了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据海口市统计部门预测,2006年海口市畜牧业总产值可达到16.44亿元,同比增长9.89%。

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在无疫区建设过程中,海口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无疫区平台,大力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先后制定了《鼓励农业投资的若干规定》、《扶持家禽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种猪场用地优惠办法》、《农业贷款贴息管理办法》及农业科技三项扶持政策等,在财政支持、项目审批、资金投入、税金减免、土地使用等方面采取更加宽松的政策,特别是对能够带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给农民带来实惠的企业,更是网开一面。

今年年初,海口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城区活禽类集中交易、定点屠宰的实施方案》,要求对市区内所有活禽实行定点集中批发交易,活禽零售必须在农贸市场内进行,严禁场外交易。该方案的提出,首次对海南禽类宰杀进行了限制和规范,从加工环节上对海南禽类食品卫生问题进行把关,这对海口市和海南畜牧业的健康、规范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强化基础体系建设打破海口畜牧出口瓶颈

在畜牧业向产业化发展的同时,海口市以深化无疫区建设为基石,加大对畜牧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着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良种繁育、技术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不但建立起一系列的基础体系,还打破了海口畜牧出口瓶颈,实现了零出口突破。

据了解,截至今年5月,海口无疫区项目建设已投入1439.49万元,新建、改建、扩建23个畜牧兽医站实验室,建设面积达1680平方米,改建和新建动物防疫监督设备,包括机场、港口和火车站的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4个、动物隔离场1个。今年以来,海口市又新建成秀英区美健猪场、石山环乙猪场,美兰区大致坡种猪场、灵山镇大昌猪场等4个规模种猪场、在建琼山区新民林场畜牧城种猪场和旧州种猪场、秀英区永庄猪场和绿丰猪场、美兰区大致坡海牧丰猪场和三江镇种猪场等6个种猪场。

自2003年起,海口无疫区建设项目通过国家和省验收,开始在动物疾病控制、动物防疫监督、动物疫情检测和动物防疫屏障等四大兽医体系建设上稳步推进,并逐步建立起良种繁殖体系、饲料生产体系、商品猪生产体系、屠宰加工体系、综合利用体系和科学研究与推广体系等六大畜牧体系,实现了海口市高致病禽流感、鸡新城疫、猪瘟和口蹄疫的零发病率,确保了海口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据了解,2004年以前,海南每年需要从岛外大量调运禽畜。从2004年开始,海南的禽畜基本实现自给自足。2005年,海南首次出岛生猪5万多头。2006年10月13日上午9时,1500只海南罗牛山文昌鸡育种有限公司的文昌鸡(活鸡)第一次由海南直接运抵香港,这意味着海南省四大名菜之一的文昌鸡成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出口”。

发展养殖小区实现养殖模式转型

海口畜牧业养殖历经了以户为基础的散养、自繁自养、小型饲养企业到国家级龙头企业集约化生产、中大型规模养殖及农村养殖小区等生产方式。而养殖小区的诞生促成养殖模式转型,则是在海口市无疫区建设当中探索和完成的。

今年7月,海口市政府拨款100万元作为畜类重点发展资金,启动了农村养殖小区建设。9月14日,在海口市农业局甘运明局长多次现场指导下,海口市率先在全省建设了红旗镇本立村养殖小区并投产使用。小区实施“八统一”的管理,即统一规划建设、统一养殖畜(禽)种、统一饲养管理、统一疫病防治、统一残留监控、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无害化处理、统一产品出售,并成立养猪协会统一管理。11月26日,小区首批饲养生猪以每公斤9.7元的好价格销往珠海,参加养殖的78户农民个个喜笑颜开,都称赞政府为农民办了一件大好事。

该小区的成功运作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作为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现场参观点,不少参观者评价称,这种模式改变了农村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彻底改变了以往人与畜禽混居的状况,改善了人居环境,有利于畜禽疾病的防控和规范化管理,实行标准化生产,促进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截至目前,海口市全市已完成规划养殖小区5个,这将有力带动和深化海口畜牧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

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拓宽国内外市场渠道

无疫区是海口畜牧业产业化的一块金字招牌,几年来,海口市委、市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宣传和提升它的价值。

2004年7月和2006年8月,海口无疫区第一、二届发展论坛成功举办。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农业部、科技部、香港食环署、知名院士、专家和海南省有关部门领导、省内外大型养殖、屠宰、加工企业代表云集海口,就海口无疫区科学定位进行论证,共同研讨畜牧业发展形势、畜禽产品出口策略,进一步贯彻落实海南省政府与国家进出境检验检疫总局签署的“关于建立共同促进海南省热带高效农产品扩大出口合作机制备忘录”。与会的国内外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海南无疫区畜牧业前景无限,应给予重点支持;更有国外专家认为,海南无疫区是中国首批建设的5个无疫区中最有希望建成国际认同的无疫区。

各种大型论坛的连续召开,大大提升了海口无疫区知名度,不仅吸引了省外及国外的商家及大型企业的投资,给海口市畜牧业注入了新的生机,推进了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同时也带动了海口畜牧业产业化向外向型发展、与国际接轨,形成“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国际化”的新格局。

今年9月,在吴伟雄市长的指示下,以海口市农业局顾贫副局长为代表的推介小组前往深圳,参加了由商务部、国家出入境检疫检验总局联合举办的“供港澳农产品工作会议”,在会上推介了海口无疫区,取得良好效果。会后,香港食环署立即派人到海口实地考察了文昌鸡生产、加工基地。10月13日海口文昌鸡首次供港,实现了有史以来活禽出口供港澳零的突破。

以龙头企业为辐射拉动畜牧业发展

在海口畜牧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以罗牛山、艾森牧业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起到了主导力量,为海口畜牧业的发展书写下了重重的一笔。

据了解,罗牛山等畜牧企业多年来狠抓标准化生产,致力于品牌创建工作,不但取得国家级龙头企业资格,还通过了质量管理ISO9001及环境管理国际标准ISO14000等认证,罗牛山还成为海口市指定的定点屠宰点之一。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规模生产单位愈来愈注重标准化生产,注重自身管理和产品质量建设,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罗牛山公司在海南岛共推出了“罗牛山放心食品连锁店”28家,艾森牧业公司在全岛推出艾森牛奶屋200余家,均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在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下,海口养殖业得到迅猛发展,建设了一批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肉、禽、蛋、奶生产基地和筹建冰鲜猪、鸡生产线,出现一批中、小规模农民饲养场、户,据市养殖档案专项工作统计,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存栏猪44.7万头、禽类364.38万只。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