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2007-01-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于伟 张力跃 我有话说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我国产业界对中高级技术人才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但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薄弱,难以培养出适合需要的大批合格劳动力。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从职业教育内部寻找对策,也要理顺政府、市场和职业学校之间的关系。

首先,政

府应统领全局,弥补缺位。职业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公共性特征和公共产品性质,在实现我国庞大人口压力转化为巨大人力资源的过程中承担着重任。只有政府承担起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责任,才能实现通过公共财政资金的投入解决职业教育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立法和公共政策的方式规定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向。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政府还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管理的要求,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进程中,实行了过度市场化的政策,一些地方出现了用市场调节替代政府责任的现象,使职业教育的发展缺少公共支持。从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人力资源培训的巨大需求,以及消除教育差别合理发挥政策的公共性来看,只有政府承担起主要责任,农村职业教育才能有大的发展。

其次,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建立职业教育成本补偿机制,并对企业征收职业教育税。与办学单位自身存在的问题相比,政府投入不足更具根本性。从经济角度讲,职业教育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除受教育者本人外,最大的受益者是社会和企业,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应该实行学生受益,学生缴费,企业受益,企业出资,社会受益,政府投入的政策。但有关部门这些年没有充分考虑对职业教育办学成本较高的差值进行补偿,与普通高中教育持续受到关注相比,中等职业教育的总体投入要少得多,并且缺乏制度保障。不少学校的政府经费不足一半,其余要靠招生收费来解决。据我们的调查显示,中等职业学校人均学费每年约2000元(贫困地区为1000元),加上食宿等费用,每个学生每年要花费4000至5000元。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年总收入还不够高的情况下,受教育者对职业教育的有效需求必然受到抑制,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必然受到制约和影响。

当前,职业教育仍是成本不低但收益率相对较低的教育类型,非国家投入难以持续为继。国家应成为职业教育办学的投入主体,职业教育投入要单独预算,并对整个社会职业的发展做出整体规划,以便使投入有一个稳定的政策保障。国家的投入可通过推行中等职业教育券制度来运作。发行职业教育券有利于整合县级中等阶段职业教育资源,有利于为贫困地区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提供经济保障,也有利于调动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举办者的办学积极性。同时政府应尽快通过立法对企业征收职业教育税,让企业合理分担职业教育成本。

第三,政府要通过完善立法、加强执法来对就业市场进行规约,并充分发挥行会的作用,完善就业市场准入制度,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和需求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依靠政府完善的相关制度建设及和谐的软环境营造。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职业学校与就业市场之间尚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市场信息、中介服务、研究机构等尚未跟上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加之相关的法律约束还没有形成,一些职业学校常常遇到“虚假订单”,一些到市场求职的学生也常掉入“就业陷阱”。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信心,也影响了职业教育办学者的热忱。由于学生出口不畅,大部分农村职业中学都将对口升学作为办学的主要目标。但是对口升学的学校水平和数量远不能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要。由于办学目标错位,职业学校不仅无法发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也给自己的办学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很多县级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普教化,对劳动力市场缺乏敏感性,不能前瞻性地进行专业调整,课程实施中实践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偏低,培养人才类型与市场需求存在结构性的错位,整体办学不适应市场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加强立法,执法,利用法律手段来保证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资金投入,协调职业教育层次及地区差距,保证职业教育毕业生在劳动力就业市场的权利不受侵犯等,使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可靠的法律保障。职业技能资格是职业学校学生进入用人单位的准入证,政府应充分调动和发挥行会的作用,把职业技能资格认证权限授予行会。职业技能资格具有严格的行业特点,交由行会组织进行认定,可以更好地贯彻行业标准,实现用人单位要求与培养单位目标的对接。在市场中介没有成熟以前,政府应该定期发布劳动力市场信息,并对劳动力市场信息进行全面分析、科学预测,使职业学校尽早了解到有价值的信息,明确办学方向和制定培养计划,促使职业学校有针对性地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形成“信息透明,供求有序”的就业机制。(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