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模式选择

2007-01-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武海顺 我有话说

面对世界高等教育日趋综合化和国际化的大趋势,在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高等师范院校正在进行的教师教育改革,既是积极应对时代发展与学校发展的主动选择,也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背景下的必然趋势。各高等师范院校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纷纷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推行了各

具特色的教师教育改革。

目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模式有:

(一)将教师培养转移到教育学院的“4+2”模式。这种模式强调高师院校优势教育研究和教师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把教师培养明确地转移到教育学院,实行教师教育的教育学院化。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突出了教育研究与教师教育的优势与特色,符合教师教育发展的长远目标,使教育学院在教育科学研究和培养教育类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基础上,增加了教师培养的功能。它最早由北京师范大学首创并成功实践,是我国“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探索和重大突破。但这种模式目前还不具备在全国地方高师院校推广的基础,因为国家没有给地方高师院校相应的政策,推荐面试研究生数量极少或没有,制度上还不允许未经工作实践的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教育硕士。

(二)赋予传统职前培养以新的职后培训职能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学校原有的教育学院或教育科学学院为依托,将其职能加以扩展,增加被长期忽略的在岗教师培训职能而形成的改革方案。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真正承担起了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的在职培训职能,对基础教育的需求逐渐清晰起来,使学校教师教育体系更加完整。学校内部机构勿需调整,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组织教师教育科学研究和职后培训任务也由这一机构完成。但这一模式的不足是,不能有效整合校内资源,学生、学科教学论教师和教育实习的组织实施仍分散在各专业学院,无法实现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的分离,学科教学论教师无法有效组织教研活动,被专业学院边缘化。

(三)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全面整合校内校外的教师教育资源,将其统合成立新教师教育学院或新教育学院。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将教学的研究的、校内的校外的、实体的虚拟的、职前的职后的教师教育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功能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打通,确保教学和科研工作相互促进。这种模式内可以包括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中小学师资培训中心、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培训中心等等。但这种模式的不足是,所有教学工作仍然在教务处统一管理与协调下开展,没有行政管理职能。由于这种模式包含了太多的与行政有效协调才能完成好的工作,如各种培训、教育实习、社会实践等等,可能会因协调环节多而影响改革的效果。

(四)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分开设置模式。这种模式是对我国现今传统师范教育体系的改良,将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分别独立设置教学机构。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承接社会的师资培训任务,利用师范大学优质丰富的学科资源、师资资源和网络资源,继续发挥现有师范教育各项职能,弥补了传统教育体系结构性要素的缺损。但它的最大缺憾是,没有将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难以构建交互式的培养培训模式,也难以以职后教育促进职前教育的发展。

(五)构建新的教师教育管理机构模式。这种模式要将职前培养有关的行政职能,从学校教务处分离出来,加上职后培训任务,成立新的教师教育管理机构,如教师教育处或教师教育部,整合校内教师教育资源,进行专业化培养,加强对教师教育的管理和协调。新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是教师教育本科课程的研究,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组建新教师教育基地等。但这种模式在教学上与传统师范教育体系没有大的区别,也不能将教师专业化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相分离,无法建立满足教师发展的平台。

(六)教师教育专业与行政管理的一体化模式。这种模式是在改变原有运行体系的条件下,组建新的教师教育学院,兼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这种模式在定位上是二级学院,对全校的教师教育进行统筹。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加强了教师专业化课程的课堂教学、教育实践和“42”中的“2”部分的研究生学历教育,但它仍然保持学科教学论教师分散在各学院的传统。

(七)以学科教学论课程为主线组建教师教育学院模式。这种模式是将分散在学科专业教学院系的学科教学论课教师集中起来,共同研究如何将完成了学科专业学习的学生培养成为符合当今基础教育需要的教师的问题。这种模式利于组建层次分明的学术梯队,便于有效组织教研活动,共同承担重大研究课题,促进教师的发展。但它的不足是失去了学科专业根基的支撑,也没有建立起以教育学理论为背景的学科体系,因而难以提升教师教育学院的办学层次。

(八)师范大学与其他大学合并组建的教育学院模式。这种模式是高师院校与其他院校合并而成的大学,合并后教师教育工作由其中的一个或数个学院来完成,如西南师大与西南农大合并组建的西南大学,这类院校的数量在逐年增加,是值得关注的一种模式。合并后,教师教育究竟是加强了还是削弱了,目前还在探讨之中。如何尽快利用综合大学资源的优势实现教师教育的转型,已经成为大学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九)教学与管理和职前与职后的双一体化模式。这种模式是在深入分析目前我国教师教育各种改革模式基础上,考虑当前基础教育的新特点与新要求,结合师范大学办学现状,提出的一种教学与管理一体化和职前与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双一体化模式,简称双一体化模式。这种模式整合全校与社会资源,全面开展教师教育的职前培养、岗前培训、职后培训、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师范生支教实习、教育硕士培养、教育类本科专业培养等工作。其优点是做到了专业教育与教师养成相剥离,加强了学科专业教育和教师教育,突出了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特色和教育科学研究,为开展学士后的教师教育铺平了道路,可以真正实现高师院校的战略转型。

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一直沿用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的混编模式,这次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实现分离,促进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实现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的转变,走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相结合之路,把职后培训纳入高等师范院校的工作范围,实现职前职后的一体化。整合校内的教师教育资源,吸纳校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建立教师教育资源的良性流动机制与共享机制,实现教师教育资源的整合与资源共享。学校内部的教育科学研究与基础教育实践相结合,基础教育领域的管理者和教师可以及时了解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观念,实现教育科学研究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有机统一。树立创新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教师教育理念,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的从教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实现创新型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实现与国际教师教育的接轨。

高等师范院校要实现转型,困难甚多。教师教育改革需要政府给予政策上的明确支持、社会方方面面共同响应与参与,才可能取得成功。最近,国家教育部已经启动了教师教育改革工程,相关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等课题的研究已经进入尾声,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能尽快制定推动与支持教师教育改革的政策与措施,要求地方政府主动参与到这场教师教育改革之中。(作者系山西师范大学校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