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力推进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2007-01-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春利 我有话说

记者: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施以来取得哪些成就?

王太华:广播电视村村通自上个世纪末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在国务院有关部委、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各级广电部门的辛勤努力,已经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从1998年到2003年,实现了已通电行政村的村村通;从2004年到2006年,基本

实现了已通电50户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据统计,到2006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共投入资金36.4亿元,其中地方政府23亿元。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有效扩大了农村广播电视覆盖,有效解决了一些地区农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

记者: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被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您对这一提法是如何理解的?

王太华:“一号工程”的提法,充分说明广播电视村村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广播电视是当前影响最广泛、受众最多、最受人民群众欢迎的现代化传媒,是当前对农村最现实、最有效的传播方式。村村通工程把广播电视直接送入农村千家万户,广大农民通过广播电视,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实用农业技术,了解市场信息,参与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从实际效果看,搞好村村通工程,就是通过广播电视,把学校、文化室和科技站办到了农民的家里,对于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提高农民的致富本领,非常直接,非常有效。实践证明,广播电视村村通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入农村千家万户的政治工程,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是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当之无愧的“一号工程”。

记者:村村通工程无疑是让农村群众得到实惠的大好事。但是,我国农村情况差别较大,广电总局是如何抓落实的?

王太华:为把广播电视村村通这一涉及农村千家万户,事关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好事做好,广电总局制定了具体的落实措施:

1.加强调研,摸清情况,因地制宜推进村村通工程建设。通过调查研究,摸清本地广播电视覆盖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适合本地特点的技术手段实现“村村通”。在建设方式上,按照“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可行、保证长效”的原则,综合利用无线、有线、卫星等技术方式实现村村通。距离城镇较近、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有线光缆联网方式;边远、居住分散地区可通过共用卫星(“村锅”)方式覆盖;其他地区充分发挥现有无线发射转播台站的作用,大力提高无线覆盖水平。

2.加强组织协调,为顺利推进村村通创造良好条件。村村通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各级广电部门做大量的扎实有效的组织协调工作。广电总局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的沟通协作,细化政策、落实政策,落实资金,加强指导、协调和督促。也希望各级地方党委政府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

3.加强管理,高质高效完成村村通各项建设。把加强管理贯穿于村村通的各项工作、每个环节。要加强对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做到建设一个、验收一个、群众满意一个。要加强工程建设专项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要加强对招标采购的管理,确保工程和设备的质量。要加强监督检查,一手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督查制度,一手抓社会监督,通过公布举报电话、设立服务投诉热线等方式,使村村通真正给农民长期带来实惠。

记者:如何建立村村通的长效机制,确保村村通不是“临时通”而是“长期通”?

王太华:为确保村村通长期通,我们从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第一,积极推进县、乡(镇)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以县为中心、乡(镇)为基础、面向农户的农村广播电视服务体系。第二,加大投入,建立村村通运行维护经费的投入保障机制。新时期村村通的一个重大政策调整,就是把加强农村地区的广播电视无线覆盖作为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责,纳入到工程建设规划之中,由政府投入。具体来说,就是转播中央、省、市地、县节目的无线发射台的设备更新和维护经费,分别由中央、省、市地、县各级政府分级负责,给予补助。第三,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村村通公共设施设备的运行维护机制。对已有的县、乡两级维护中心和维护站,要推进制度化规范管理;尚未设立的,可引入市场机制,采取政府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社会机构代为维护。第四,积极探索村村通投入的新机制,在国家广播电视机构控股51%以上的前提下,鼓励其他国有、非国有资本投资参股县级以下新建有线电视分配网和有线电视接收端数字化改造。

记者:村村通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广电总局如何应对?

王太华:村村通建设的最大困难是,经过前一阶段村村通建设,剩下的20户以上已通电广播电视“盲村”,大都自然条件恶劣、地理位置偏僻、交通很不方便、农户居住分散,工程建设难度很大。据统计,目前全国20户以上的广播电视“盲村”共有71.6万个,数量多、时间紧,任务十分艰巨。为圆满完成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不辜负农村群众的热切企盼,我们将化压力为动力,迎难而上,扎实工作,确保新时期村村通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

记者:新时期的村村通工程“新”在哪里?

王太华:中央对新时期村村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新的要求就是“巩固成果,扩大范围,提高质量,改善服务”;新的目标就是要到2010年底,全面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盲村”通广播电视和大力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的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水平。具体来说,一是要在巩固已有村村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盲村”的村村通,使当地的农民群众能够收看收听到8套以上电视节目和4套以上广播节目;二是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大力提高农村地区的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水平,使广大农民群众能够无偿收听收看到4套以上无线广播节目和4套以上无线电视节目。

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主要有三个方面明显不同。一是力度加大。中央明确要求,要加强组织领导,把广播电视村村通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政府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纳入各级政府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考核的内容,强力推进。为加强对村村通工作的组织领导,中央已经成立了包括中宣部、广电总局、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农业部、文化部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部际协调小组。地方各级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

二是投入增加。新时期村村通的一个重大政策调整,就是把加强农村地区的广播电视无线覆盖作为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责,纳入到工程建设规划之中,由政府投入。具体来说,就是转播中央、省、市地、县节目的无线发射台的设备更新和维护经费,分别由中央、省、市地、县各级政府分级负责,给予补助。这就确保了无线转播的长效机制。无线覆盖的加强,标志着村村通工作将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向纵深推进,进而带动整个农村广播电视事业进入到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三是要求和目标比以往更高。此次村村通范围扩展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收听收看标准提高到20户自然村12套节目、无线覆盖地区8套节目。相比较以前的村村通建设,新时期村村通的覆盖面更广,任务更艰巨,难度也更大。

国家广电总局一定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努力,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好新时期的村村通任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为亿万农民群众造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