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风正潮起扬帆时

2007-01-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夏静 我有话说

中部崛起、南水北调、武汉城市圈建设……在许多重大规划与决策中,凝聚着民盟专家的智慧;智力扶贫、科技兴农、捐资助学……民盟组织的人才优势成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劲“东风”。“湖北民盟组织是中共湖北省委通力合作的亲密战友,是积极推进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湖北民盟组织成立60周年

大会上,中共湖北省委副书记杨松给予湖北民盟组织高度评价。

杨云彦:心系荆楚谋崛起

几年前,武汉有这样一幅独特的“风景”:满街“麻木”(正三轮摩托车)乱窜,“麻木”过处,烟尘弥漫。有人戏称,武汉是“中国最大的县城”。然而,从2003年5月20日起,短短11天内,武汉近4万辆“麻木”消失得无影无踪。问题的解决,与一位年轻学者的努力密不可分,他就是民盟武汉市委主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杨云彦。正是他“赊买合法车、取缔非法车、调整出租车起步价”的三大建议,解决了这个困扰城市管理十余年的顽疾。

“九省通衢”的“中部塌陷”,让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杨云彦无法释怀。为了给中部发展找到一剂“良方”,他带领课题组人员到经济圈内主要城市实地调研,完成了6万字的调查报告,将“加快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促进中部地区早日崛起”的提案提交到全国人大。2004年3月,“中部崛起”被写进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央决策层对中部的关注,让杨云彦兴奋不已:“中部发展的春天到了!”

张俐娜:“爱与责任”化动力

年逾六旬的张俐娜教授,仍然奋战在武汉大学教学科研第一线,保持着年轻人般的干劲和热情。同时,她还是全国政协委员和民盟湖北省委副主委。学校领导评价她是“爱国、爱校、爱岗”的典型;她说,正是因为“爱与责任”才使自己有了不竭的动力。

在中国,将高端的分子化学“自降身价”,与农林、化工产业相融合,张俐娜是第一人。10年前,当一些日本公司将污染严重的淘汰设备大规模转移到中国时,她就坚定了开展再生资源研究,打造中国“生物经济”的决心。53岁的张教授以罕见的气概和热情投入到研究中,经过十年不懈努力,一种低成本、无污染的纺丝技术终于试验成功,并建立了工业化试验基地。

埋头苦干的张教授,在实验室外也是个有心人。近年来,武汉境内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湖泊数量和面积减少。在政协会议期间,她提案建议,引入“循环经济”和更多技术手段,遏制水污染情况恶化。此外,她还多次呼吁开展可再生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张加强教育与科研经费的管理审计;建议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等。每一项建议和提案,都凝结着张俐娜教授“爱与责任”的人生理念。

邓秀新:“都市农夫”柑橘情

在全国政协委员邓秀新教授的办公室里,感受到的是一幅“丰收”景象:地上,放着几箱新品种的柑橘;墙上,挂着色彩鲜艳的水果图片;屋子里,飘散着脐橙的清香。

邓秀新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果树学博士。这位民盟学者戏称自己为“都市农夫”。正是这个著名的“农夫”,攻克了柑橘易冻死、难保鲜的关键技术,改良了柑橘品种。他说,他要使我国也能像美国一样,一年四季都有新鲜柑橘。

每次到赣南讲授柑橘栽培技术,对于当地果农而言,都是一个节日。最多的时候,有1500人听课,连窗户上都爬着人。

邓秀新说,农业科研应该跳出纯技术指导的思维,从产业的角度,将技术作为产业的一个因素加以考虑,与观念、市场相结合,形成产业链。几年前,赣南脐橙大丰收。赣州某县一位领导千里迢迢“追”到新疆,找到正在开会的邓秀新,向他寻求“良方”。邓教授分析了国际市场柑橘行情后,给出了一个市场参考价位。后来,这位县领导致电邓教授,惊叹“预测竟然和市场是如此的切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