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铜陵 产业生态链变废为宝

2007-01-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陈续 通讯员 章? 我有话说

元旦假期本是走亲探友、休闲旅游的好日子。而对于铜陵金蟾矿业公司员工来说,这三天则是忙上加忙的时候――这个安徽省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正在进行由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扶持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试生产。忙碌归忙碌,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程吉林一翻开各种生产数据,就抑制不住兴奋:“项目的成功运行标志着生态矿

山系统的形成,企业不仅有望实现污染零排放,而且变废为宝,‘吃红山’的能力也大大增强。”

程吉林说的“红山”,是长期困扰铜陵市环境的“三座大山”之一。铜陵是以产铜著称的资源型工矿城市,从炼出“新中国第一炉铜”几十年来,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历史形成的黑色铜水淬渣山、红色硫酸渣山和白色磷石膏山这“三座大山”,长期压得铜陵人透不过气来。

为挖除“三座大山”,铜陵人可没有少花气力,但单纯治污一直收效甚微。近几年来,铜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了积极主动的转型探索,明确提出了打造“生态山水铜都”的目标,并开始了铜陵市和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分别作为国家循环经济首批试点城市和试点企业的“双试点”工作。在与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良好合作过程中,铜陵市决定把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放在首位,通过打造生态产业链让“三座大山”变废为宝。

循环经济理论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废物,只有放错了地方的原料。铜陵市通过科学配置和政府调控的双管齐下,促进不同行业间的联合,积极构建冶炼、化工、能源和水泥建材行业间的生态产业链。在市长张庆军的联系帮助下,金蟾矿业公司与铜化集团华兴公司携手合作,后者利用现有的装置焙烧制酸,前者再将制酸的废渣“红土”用来选金、选铁,实现双赢。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引导,提高了不同行业间企业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六国化工等磷肥企业利用产生的磷石膏生产石膏板,做成增强球作为水泥助凝剂;钢铁厂每年产生的20多万吨高炉渣,发电厂20多万吨粉煤灰作为海螺公司等水泥企业的优质原料;金昌冶炼厂等冶炼企业利用产生的中和渣、锅炉渣制砖。

为了生态产业链更加稳固,铜陵市努力提高企业“生态系数”。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利用冶炼炉渣生产造船厂需要的除锈磨料;将其所属制酸企业产生的含铁量56%以上的硫酸烧渣,供给钢铁厂炼铁。金蟾矿业公司采用先进工艺,将在选矿浮选阶段产出的尾矿部分进行二次尾矿浮选,选出的金、硫和铁矿进入硫精矿系统,最后吸干榨尽的尾矿经过滤作为水泥添加剂外销水泥厂,矿石循环利用价值提高一倍以上。市委、市政府还适时对产业布局进行生态化重构,2005年7月,铜陵市正式成立规划用地28平方公里的滨江循环经济工业试验园,园内每个企业都以上游企业的排放物为原料,循环利用,努力达到“零排放”,已经落实了总投资120多亿元的入园项目。

产业生态链让“三座大山”变废为宝,今天的铜陵,“黑山”、“红山”已基本消失,“白山”也在渐渐矮下去,不久就会被“吃”得干干净净。铜陵市委书记沈素?介绍说:2005年,铜陵废水排放总量、下降33%,二氧化硫回收利用率达92.6%,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达62.63%,综合利用产值达15亿元;据目前初步统计反映,2006年的成效更为明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