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坛汉军群星闪耀

2007-01-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夏斐 李江月 张硕 我有话说

去年,著名作家刘醒龙的长篇小说《圣天门口》荣获第二届中国小说学会奖。因其大气磅礴、内涵厚重被业界认为开启了历史小说的第三阶段。

武汉文坛群星璀璨、气象恢弘。林白的《妇女闲聊录》、樊枫的《九派云》等,都问鼎全国大奖。作家池莉、方方等是“明星作家”、“汉派”诗歌散文也表现不俗,频频得奖…

…文坛汉军,正在令人瞩目地崛起。“汉味文学”佳作迭出武汉大学博导樊星称武汉作家的作品为“汉味文学”。他认为,武汉作家群写出了“文学武汉”的独特风采。

武汉的“码头文化”塑造了武汉人尚争、泼辣又精于算计的民风。池莉的《不谈爱情》、《太阳出世》等都生动刻画出了武汉市民精打细算过日子、泼辣粗犷争口气的民风,读来令人捧腹也使人叹息。方方的《风景》、《黑洞》、《落日》写武汉市民的生存困境与道德危机,格调沉重,又颇有批判的锋芒。邓一光的《窄街》将武汉市民尚“争”的悍烈之风写到了令人瞠目、叹息的程度。而彭建新那颇有“清明上河图”风格的《红尘》三部曲(《孕城》《招魂》《挽世》)又以白描的风格重现了1904―1949年间武汉三教九流光怪陆离的市井生活,并由此写出了武汉市民的社会风气和武汉三镇的时代巨变。

当武汉的作家们对武汉人既泼辣又精明、既粗犷又幽默的民风进行了出神入化的描绘时,他们也就使“汉味小说”以独具的色彩与北京作家笔下的“京味小说”、上海作家笔下的“海派故事”明显区别了开来。

作家“签约”筑巢引凤今年3月的文联会议上,林白作为武汉市引进的专业作家,表达了她对一个城市的感谢。“如果不到武汉,肯定就没有《妇女闲聊录》。它能获得第三届华语传媒文学大奖,也是武汉带给我的好运,我要感谢武汉。”

林白于2004年春天抵达武汉,这个豁朗、开阔的城市,给予了林白极其方便的生活,也给予了她温暖的人情。林白今年有多部作品出版,包括《春天,妖精》等小说集,她的《回廊之椅》,今年也以法文及意大利语版的单行本出版。林白说:“我和这城市已产生一种血肉相连、气息相通的感情。”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武汉作家协会开始探索实行作家签约制,激发了许多文学爱好者的创作热情,武汉的一些签约作家的作品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一位武汉青年作家告诉记者,作为第一、第三届签约作家,最初自己还是武汉大学的学生,没有生活来源的情况下,发放给签约作家的生活补贴给予自己很大帮助,激发了自己的创作热情。评论家白烨认为,作家签约制可以理解为另外一种方式的职业作家或半职业作家,签约可以使作家们无后顾之忧,有助于集中精力投入创作。

《芳草》正逐渐成为武汉、湖北乃至全国一大有影响力的文学阵地与文学品牌。2006年,市委、市政府投入资金120万元,支持创立大型原创文学刊物《芳草》。该刊以弘扬“汉语神韵、华文风骨”为宗旨,力求在关注现实、贴近百姓、深入生活的主流下,兼容各种特色的汉语言文学创作,大幅度刊发名家精品力作,大力推举优秀新作和文学新人。该刊特设的栏目“批评家自传”、“田野文化”、“短篇小说专辑”,以及在全国首设的“汉语文学女评委大奖”等,在同类期刊中独具特色,受到了文艺报、文学报、中国作家网等文艺界主要媒体的热情肯定。平民情怀的创作理念“下海热”、“编剧热”、“博客热”一波波地冲击着作家!而就在这一片喧闹中,武汉作家却大多执著地走着自己“平”和“实”的创作之路:“平”,是他们的平民视角;“实”,是他们坚持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从徐迟、碧野、姚雪垠、曾卓到洪洋、刘富道再到方方、池莉、刘醒龙……武汉地区的作家们历来有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但在现实主义旗帜下,武汉作家的艺术创新从来没有停止过。方方的《风景》、池莉的《化蛹为蝶》所代表的“新写实主义文学”,扬弃了现实主义一些传统理念,更多地注重原生态的摹写。刘醒龙的《凤凰琴》、《分享艰难》以直面现实的姿态形成了震动全国文坛的现实主义冲击波。而到陈应松的“神农架小说系列”创作完成,现实主义精神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的有机融合,又表现出很强的现代现实主义的创作特色。邓一光长篇小说《我是太阳》的英雄情结,熊召政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的史诗笔法,尽管艺术表现风格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现实主义精神的张扬。

文学评论家王先霈指出,武汉作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较强的平民意识,平视描写基层、底层的老百姓。尽管他们可能在艺术形式上不够“新潮”、“前卫”,但这种平民化的创作容易使更多的老百姓接受和喜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