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和谐春运暖民心

2007-01-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邵文杰 我有话说

春运前夕,记者奔赴全国五大民工源头之一的上海铁路局阜阳站采访。记者在车站看到,与往年春运不同的是,一座崭新的售票大厅拔地而起,站前广场新建了8座“景观棚”,富有现代气息,旅客进站候车更加温馨、安全、舒适、便捷。安徽颍上县农民旅客刘民生感慨地说:“阜阳站真是一年一个样,年年春运有变化,咱农民外

出不再挨冻受苦了,这是铁路送给咱的福气啊!”

为农村剩余劳力流动提供便捷的平台

“外出一人,致富全家;一户打工,带动全村”。作为大众化、大能力的交通工具,阜阳铁路成为打工仔们出行的首选。外出民工以阜阳人特有的勤劳诚恳,在为中国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挥洒汗水的同时,也把外面的精彩带回了家乡。他们用带回的资金、技术和全新的观念,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沃土上耕耘、播种、生长、壮大。

随着民工潮“雪球”越滚越大,创造的财富越来越多,社会各界对民工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昔日被称为“盲流”的农民大军,成为今天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部分。阜阳站对民工的态度也从过去的“甩包袱”变为“迎财神”。据阜阳市劳动部门统计,2006年,该市劳务输出人数达203万人,一年挣回百亿元,占全市GDP的三分之一,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劳务输出基地。

目前,阜阳站始发和路过的图定旅客列车已递增至36对,春运旅客列车递增至81对。去年春运40天,阜阳站增开始发临客623列,较2005年同期递增10.3%;旅客发送量133.1万人次,同比递增10.9%,较10年前骤增4.1倍,年递增10%以上。其中,农民旅客占90%,已形成了以农民为主体的春运大市场。“出门坐火车,省时省钞票;到了阜阳站,就能走得掉。”已成为阜阳老百姓的口头禅。

“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在日趋激烈的运输市场竞争中,阜阳站逐渐成长为皖北交通运输不可或缺的支柱平台。该站客流吸引区由最初的阜阳地区9县3市,扩展到目前的皖豫鄂3省22个市县。

提升服务让春运之旅更加顺畅

客流调查显示,今年春运阜阳站预计发送旅客141万人,同比增长7.9万人,增幅5.9%。为使百万农民旅客春运之旅更顺畅、更和谐,铁道部、上海铁路局及早谋划,充足准备,从去年8月起对阜阳站进行更新改造。记者了解到,阜阳站改造工程的功能设计更多地体现了人本理念,把最大的空间留给了旅客,外观、空间等设计使旅客随处感受到浓浓的“人文”氛围。

以“农民车站”著称的阜阳站,年年服务民工亮新招,打造出了闻名全国的“春运品牌”。今年阜阳站站前广场更漂亮了。过去站前广场是露天广场,每年均需搭建临时大棚应对春运客流,最多时搭建的风雨棚达31个,但受临时设施的制约,大棚内四周通风、地面淤水。改造后的广场打破了现有露天广场的格局,建起了半开敞式的“景观棚”,为车站增添了现代气息。站前广场铺设了花岗岩,有效利用面积从9000平方米提高至2.5万平方米。从南至北,依次按广州、杭甬、上海、北京方向的顺序安排旅客集结,确保广场旅客集结有序。

今年春运,阜阳站新建启用了候车室、票房、“张拉模”候车棚和站前广场,增加了面积,体现了现代化功能,旅客候车环境更加舒适。为营造轻松的候车氛围,他们为母婴候车室的“小旅客”,配备了摇篮、学步车、玩具、婴幼书籍等服务物品;在广场设置广播亭,及时播报列车、车票信息,宣传旅行常识,为旅客解答疑难问题;在广场集结区设置应急医疗点,满足旅客看病需求以及设置流动公厕等,把对旅客的关爱由室内延伸至室外,全方位为旅客创造良好的旅行环境。

目前,阜阳站春运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部到位,全站干部职工正以满腔热情迎接百万农民兄弟的到来。(本报阜阳1月26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