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阿尔伯尔:让那波里民歌走向世界

2007-02-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罗马记者 李春芳 我有话说

兰佐・阿尔伯尔在意大利家喻户晓,他的“粉丝”遍全球。这位巨星级艺术家将首次率领他的“意大利乐队”,于本月12日至25日在天津、北京、南京、杭州、上海5城市巡回演出,作为压轴好戏,为“2006中国意大利年”活动落下帷幕。日前,阿尔伯尔在其罗马寓所热情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从“

音乐发烧友”到艺术创新大师

兰佐・阿尔伯尔1937年出生于意大利南部城市弗贾。他中学毕业后随父母移居那波里,并在那里完成了法律学业,成为一名律师。这位年轻律师是一名“音乐发烧友”,尤其偏爱爵士乐和那波里民歌。1964年,27岁的阿尔伯尔满怀梦想和追求,来到罗马寻求更大发展。很快,多才多艺的阿尔伯尔便在许多方面崭露头角:当过电台和电视台节目的制作人、主持人、电影导演、演员、歌手、作词作曲家、记者和音乐评论家,人们用一个词概括地称他为“艺术家”。但他最倾心的还是那波里民歌。他在大力推广那波里民歌的同时,将爵士乐、摇滚乐、蓝调、美国乡村音乐、拉美及加勒比海等音乐旋律融入其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阿尔伯尔风格”――注入多元文化的音乐韵律、融合古典与现代,从而使那波里民歌更富情趣和新意,更具表现力。

自15世纪至今,已有多达13万首那波里民歌问世,现多数已经失传。经由阿尔伯尔创新或创作的有近千首。一位音乐评论家说,是阿尔伯尔使那波里民歌获得了新生,“如果没有阿尔伯尔,那波里民歌也许已经死去”。

阿尔伯尔和“意大利乐队”足迹遍全球

15年前,阿尔伯尔创立了16人组成的“意大利乐队”。此后,他一直带领这支乐队在世界各地巡演。从意大利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从英国到西班牙、德国、法国,从阿根廷到巴西、古巴、委内瑞拉,从乌拉圭到突尼斯、俄国、日本等等,在当地最著名的剧院和广场,那波里“古老而又现代”音乐引起了极大轰动。现场观众往往多达数千人到十多万人。阿尔伯尔和他的乐队使那波里民歌真正突破了时空和国界,观众超越了年龄和语言的限制。

16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组成的“意大利乐队”,堪称是全明星阵容。其中包括激情四射的男歌手贾尼・孔蒂、声音婉转动人的女歌手芭芭拉・伯纳尤多、幽默诙谐的歌手玛里亚诺・卡亚诺。吉他手、打击乐手、键盘手、手风琴手、低音提琴手、曼陀铃手等等,各个身手不凡。他们通过独唱、合唱、器乐独奏与合奏,尽情地赞美迷人的自然风光,歌颂甜蜜的爱情,挥洒离愁别绪。如此美妙的音乐,令观众仿佛来到地中海之滨,置身于那波里芬芳的土地上、和煦的阳光下和浪漫的空气中。

阿尔伯尔和他的意大利乐队还发行了大量专辑,不断有新光盘面世。他早期最著名的歌曲《不要夜晚》发行量达80万张,并被意国家电视台选作一个栏目的主题曲;《单簧管独奏者》1968年在意大利全国歌唱大赛摘获大奖,风靡至今。阿尔伯尔几十年所获得的成功确立了其享誉全球的音乐家地位。他不仅仅属于那波里,也属于全世界。

期待为中国观众献上歌声和友情

兰佐・阿尔伯尔和“意大利乐队”对首次赴中国巡演,怀着如同初次登台的兴奋,期待以歌声传达友情,与中国观众一起欢度新春佳节。

阿尔伯尔大师为此次中国巡演音乐会精心挑选了16首曲目,包括中国观众熟悉的《我的太阳》、《重归索莲托》、《桑塔露齐亚》,以及充满现代韵律的的《高山缆车》、《萨拉契诺》等。这些脍炙人口的那波里民歌,通过阿尔伯尔和“意大利乐队”的演绎,一定会令中国观众耳目一新,获得美的享受。

阿尔伯尔还透露,此次中国之行,他的“意大利乐队”还将用汉语演唱《月亮代表我的心》,抒发与中国人民“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情愫。他满怀深情地说:“我希望中意两国文化的艺术交流能进一步加强相互间的友情和尊重,并能弘扬两国人民‘与人为善’这一共有情怀。”“感谢那波里,她以其民歌给予我毕生巨大激情。我也特别感谢中国观众将进一步给予我激情。”(本报罗马2月8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