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技让“叮当”“萝荔”响起来

2007-02-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魏月蘅 王晓樱 我有话说

热带水果在海南,海南水果看澄迈。以盛产特色水果著称的海南省澄迈县如今靠科技投入使“绿色水果”家族人丁兴旺,新品种的引进,果种的开发,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6年全县农业总产值23.09亿元。其中水果产值达6亿元,比2005年增长27.7%,被农业部、科技部确定为中国果菜科技示范县、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

缀满枝头叮当果

走进澄迈县美亭镇海南富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水果基地,只见株株油绿的果树上缀满了一个个白色的小布袋,“这里面包的就是叮当果,其实这种水果学名叫莲雾,叮当果是人们对它的爱称,因为它长得像铃铛。”说这话的是海南澄迈县热带水果协会副会长陈介荣。

他边说边解开了一个小布袋:脆红脆红的果实像个小铃铛。“可别小看这个小布袋,农民们叫它‘科学衣’,这种布料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它防虫、防晒、防雨、防风,从叮当果结果就要穿上这种‘科学衣’,果实藏在里边长大。”陈介荣介绍说。原来叮当果十分娇气,只要被虫子咬一下或直接遭遇风吹雨打马上就掉果。起初农民们用纸袋套它,后来又用塑料袋套它都失败了。发明了“科学衣”,叮当果才健康成长。

记者低头看叮当果树的树根,只见每棵树的前后左右都“长”出许多小钢管,不用问,这是滴灌。“用滴灌控制温度,主要用于加温,只要温度低于12度,叮当果马上落果。”陈介荣说着蹲下身子,他从树根旁提起一点土,继续说:“给叮当果施的肥是高科技肥,它是用黄豆、鸡蛋、蔗泥研制加工而成的特殊肥料。这种肥料要经过高温消毒。几位日本和台湾的农业博士每年定期坐飞机往返前来指导。

为了扶持农民种好叮当果树,让它成为致富树,澄迈县农业厅成立了农民专业协会,协会聘请热作两院、海南大学、华南农大等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定期来为农民搞讲座,指导农民在修剪、施肥、灌溉等多个无公害操作程序上实行标准化生产,目前全县种植叮当果6000多亩,年产量达1800吨,一亩的年产值在5万元,年利润是3万元。农民们高兴地说:“咱们的叮当果能销往日本、香港、上海、北京,价格好,供不应求,这全托科技的福!”

滴滴醇香萝荔汁

在澄迈县桥头镇,守着一弯清澈的湖水,有座崭新的小楼,小楼前挂着“热带作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南萝荔生物工程开发有限公司”两块牌。这座小楼被一排排一圈圈的果树簇拥着。实际上这里是澄迈县路侨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水果基地。

这就是萝荔?样子怪怪的,凹凸不平,疙疙瘩瘩,黄白色的表皮,像核桃般大小,伏身一闻,有股奶酪的味道。“可别小看这种果子,它的营养价值和医药价值不可估量。”在这里工作的朱鹏飞介绍说。走进小楼,醇香扑鼻,十几间实验室组成一道流水生产线,机器、仪表……最后从实验室终端出来的是咖啡色的果汁。转眼间一瓶瓶萝荔汁被整齐地码放在包装箱里。

讲起萝荔的故事,朱鹏飞滔滔不绝:几年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郑学勤教授去美国考察,发现市场上有一种专治糖尿病、血压高的高级饮料,名叫萝荔汁,市场价格是80美元一瓶,郑学勤当即在美国买了一瓶,并搜索了不少有关萝荔的资料。从资料中得知,萝荔果生长在海岛周围。

回国后,郑学勤教授历尽艰辛,终于在西沙群岛找到了萝荔。在澄迈县农业厅的大力支持下,郑学勤将对萝荔的开发研制引入到热带作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了海南萝荔生物开发有限公司。几年来,先后有十多位农校毕业的大学生投奔郑学勤,和他一起从事这项研究开发工作。如今这项研究开发工作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中试阶段已经完成,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检测标准,已经拿到政府颁发的生产、出口、卫生检疫出口许可证,正在进行试生产运行。

萝荔的开发研制不仅圆了郑学勤教授的梦,更积极的意义在于为农民拓宽了致富领域,在科研人员的扶持下,目前在澄迈、陵水、三亚等县有500多户农民成了萝荔专业户,总共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农民们把萝荔卖给实验室,一斤卖5元钱,种一亩地一年平均能赚5万元。正是科技让无人问津的绿色野果,成为能造福人类的宝贝。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