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北大:全方位建设和谐校园

2007-02-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庆环 我有话说

“非特殊情况,不得加班超过夜里12点”,这是北大夜晚最灯火通明和最繁忙的理科实验楼里的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在北大这个有着3万余名学生与教师的庞大集体中,这条规定显得小得不能再小,但就是这么一个细节之处,透露出来的却是学校对师生们健康的关注,而这份关注中包涵的人文关怀,浓缩了北大追求和谐校园的精神。

“建设和谐校园不是学校某个部门的事,也不是一项具体工作,而是涉及学校所有方面、所有部门,是所有教职员工的事业。”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这样说。的确,在北大,和谐校园的建设是全方位的。

关心教师,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发展,同时也关心他们的利益。据介绍,北大现有8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其中既有热门专业,也有冷门专业,有长线学科,也有短线学科,有应用性学科,也有基础学科,不同专业与学科的教师的办学收入与待遇,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为了消弥这些差别,北大在校内采取了一些宏观调控措施,要求办学收益好的专业和学科将一部分收入上交学校,再由学校资助那些长线的、基础性的、冷门的专业,不仅保证了这些专业和学科教师的利益,达到全校教师待遇的相对平衡,同时,也促进了各个专业的均衡发展和学校的和谐发展。

“对大学生要充满关爱与信任,要下工夫解决他们面临的困难,同时营造氛围,对他们有一个精神引导,大家齐心向善、向上,那就自然会和谐。”北大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张彦这样对记者说。

在张彦看来,学生的困难无非三种: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对此,针对不太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学生,针对到了大学后心理上不太适应的学生,以及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就业上有些迷茫的学生,北大专门成立了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学生资助中心、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等单独机构,专心解决学生的困难。

在北大,学生们还能得到一种特殊的关爱,那就是让他们充分参与学校的各项事务。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告诉记者,以往,餐厅是同学们意见比较大的地方,现在设立了餐厅学生监督员,由他们参与到采买原料、制作加工等各项流程中,参与餐厅的管理。在北大的许多行政部门,都留有专门给学生的岗位。许多同学向记者反映:“在北大,我们是学校的主人。”

2007年1月6日,一个特殊的结业仪式在北大举行,拿到结业证书的是48名在北大担任校工的外来务工人员。“平民学校”,这个早在1918年由蔡元培先生倡导举办的学校,在北大又复办了。

“平民学校给了我们舒展的心灵、自由的思想、做人的美德,正是这些丰厚的收获,让我们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时多了一份自信。”学员张志华的感动代表着所有学员的心声。在北大,有几千名外来务工人员,担任着餐厅、清扫、园丁等工作。“为他们举办免费的平民学校,提供学习的机会,是弘扬北大的传统,也体现了北大的社会责任感。我们有一个共识,就是如果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为人民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闵维方说。

据了解,在平民学校3个月的学习中,校工们不仅学习英语和电脑这些文化技能,还受到了健康向上的人生观、职业发展观的教育,通过学习,终生学习的理念开始在他们心中生根,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开始在他们心中发芽。

专家点评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王雯姝副主任:

和谐校园建设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以其浓厚的文化底蕴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以其独有的魅力和光彩诠释着大学精神的内涵。这就是北京大学全方位和谐校园建设带给我们的启示。

和谐校园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北京大学在全方位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注重关心教师,关心他们的发展和切身利益;关爱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关爱校工,努力为他们提供人生指引以及再学习的机会。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即是要把广大师生员工的冷暖放在心上,关心他们的物质利益和精神需求,统筹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学校各方面工作扎实和谐地开展。

和谐校园建设重在培育大学精神。大学精神作为大学文化和精神的理性凝结,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无疑是其应有之义。北京大学校园所形成的良好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和谐的魅力与亲和力,而且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如何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了视角,这就是用和谐的思维看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化解矛盾。

和谐营造氛围,和谐提升素质,和谐凝聚力量。可以相信,随着和谐校园建设的深入,大学必将愈来愈担负起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期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