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冷眼注视“留洋热”

2007-02-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东 我有话说
2007年,中国球员留洋征程似乎时来运转,一个个或名声大振、或无人知晓的中国球员先后加盟欧洲俱乐部,其中不乏英格兰曼联、荷兰埃因霍温、葡萄牙本菲卡这样的“豪门”。更令中国球迷
兴奋的是,这些登陆欧洲大牌俱乐部的中国球员们,有的在很短时间里就融入了球队,得以在球场上展示自己的才华。

上周日,这些留欧的球员们似乎在一夜之间给寒夜中的中国足球刮来一阵春风:在德国科特布斯效力的邵佳一记倒勾射门技惊四座,加盟荷兰埃因霍温的孙祥堪称本队的一道铁闸,效力于英格兰查尔顿的郑智利用仅有的10分钟上场时间就有一次头球击中门柱。而在葡萄牙本菲卡征战预备队的于大宝更是不得了,他一场独进四球外加两个助攻成为本队大胜的功臣。另外,小将于海也成为欧洲俱乐部的新军,甚至就连孙继海等这些旅欧老将也重新找回了状态。

记得几天前,孙祥首次代表埃因霍温队亮相欧洲冠军杯联赛,一时间,国内媒体铺天盖地大唱赞歌,纷纷称他是“改写中国球员历史的第一人”,仿佛一夜之间中国球员登陆欧洲顶级比赛的春天来了,这让我们重新点燃中国海外军团即将创造中国足球新辉煌的美好希望。

然而,仅凭这些,我们就可以断定中国足球的春天即将来临吗?当然不是!

首先,从这几名球员自身来说,在他们貌似风光的背后,实际是处在想上上不去、又随时可能被拿下的边缘地带:说他们是队中主力,就连他们自己都不会相信,其实,稍不留神就连替补名单都进不了才是他们的真实处境;虽然有时会被教练遣上场打打替补、或者时不时地进入首发阵容,但这也都是“小概率”事件。

正是这种介乎主力和替补之间的地位,才让中国球员和球迷们感到尴尬。如果他们真的不行,不如早早回来安心于中超联赛;要是他们真有国际球星的本领,别说他们本人,就连我们每个中国球迷也会觉得脸上有光。然而,这种介乎主力和替补之间的地位,却让中国球员和球迷们有种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尴尬:不留洋实在心有不甘,留洋吧又没多少球踢。

这种尴尬的地位,实在也怨不了那些欧洲俱乐部的教练们,真正的原因还是我们的球员实力不济。国内联赛的低迷,训练体系的业余,使得我们的球员难有好的发展和提升。从这一点看来,像董方卓、于大宝、于海这样的球员,将来会有大发展――毕竟他们的技术动作和足球思维起点较高。如何在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和足球环境里使自身的水平得到提升,对这些球员来讲确实不容易。

其次,就算稍后留洋的几名球员能在欧洲的足球氛围里得以成长,就真能改变中国足球水平整体落后的现状吗?答案更是否定的。今年我们赴欧球员数量空前,可和我们的近邻日韩比起来仍是小巫见大巫,如果算上那些在欧洲五大联赛的梯队中锤炼的日韩年轻队员,我们的差距更是惊人。而且,在已效力欧洲联赛的日韩球员中,已不乏朴智星、中村俊浦、中田英寿、高原直泰、薛琦铉这些已坐稳主力的球员,这些球员对于日韩国家队在世界足坛的地位提升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我们中国球员的留洋史,除了早期的杨晨和孙继海勉强算成功外,其他的球员基本属于“到此一游”。而这些球员在回到国内后,也丝毫没让人看出有什么明显的进步,更别说对中国足球水平的整体提高起到作用了。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和日韩相比,我们在留洋球员方面,差的不仅是数量,在质量和效率上,我们差得更多。

中国足球这几年让人起急,当此之时,郑智、邵佳一、孙祥等少数优秀球员能够留洋海外,能够在高水平的欧洲联赛中登场,着实让人感到难能可贵,但是,如果把中国足球的希望都寄托在他们身上,等待我们的也许仍将会是失望。毕竟,少数球员的“留洋”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足球落后的现状,这是应当冷静认识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