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赣州 农村公共文化引领文明新风

2007-03-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通讯员 张秀峰、许军、李忠生 我有话说

本报讯在江西赣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得有声有色。这里的农民以往白天忙地里活,晚上把麻将摸。如今是两天一广场,三天一球场,五天一戏场。如此巨大的变化,得益于赣州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建设农村公共文化。

为构建农村和谐文化,赣州市着力建设农村文化服务网络,巩固和扩大

农村文化阵地。一方面着力建立农村文化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为突破,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和干部考核指标,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社会参与的原则,着力搭建文化阵地,培育文化特色,打造文化品牌,形成文化亮点,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为动力,大力推广“农民信箱”、“农家书香”工程、“数字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另一方面,针对以往送科技文化下乡,出现“人走茶凉”的现象,确立了“种”科技文化的全新理念,深入开展“科技文化进农家”活动,大力完善农村科技文化阵地建设,建立了320个科技文化活动中心、3200个科技文化大院、3万多个科技文化中心户。目前,共组建了485支农村科技文化队伍,培养了10万多名乡土科技文化人才,为农村长期开展科技文化活动增添了活力。

“茶余饭后哪里去?”这是赣州市在构建和谐新农村中着力解决的问题。该市整合农村公共资源,把农村闲置厂房、祠堂、教室、空地等改建成集图书室、阅览室、农村科技培训室、文体活动室、篮球场、田径场为一体的科教文卫活动站。目前,该市已建立科教文卫活动站2350个,各活动站成立后,建章立制,进行规范管理,并引导成立了“文明风”交流中心,建立了社区与社区之间、社区内部的村民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娱乐的共享平台。同时,盘活和整合农村各类文化人才,组建以书画、楹联、腰鼓、篮球等为内容的多种群众性文体社团6800多个,积极引导他们举办腰鼓、楹联、书法等各种比赛活动。自推广科教文卫活动站以来,农村中的男女老少茶余饭后有了好去处。安远县版石镇隔背社区农民陈明笑说:“以前,一闲下来手就痒,就想往麻将桌上靠。输了钱就想喝酒,喝了酒就常常会与邻里闹别扭,甚至打架。现在,这种事情很少发生了。”

赣州市注重注入文化内涵,通过挖掘、整合和弘扬,努力创建“一村一品、一村多景”的文化景致,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品位。目前,全市建立了内涵丰富、特色迥异的特色文化村680个。过去是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现在晴天可以到篮球场打球,雨天可以到文化活动室看书下棋,晚上还可以到文化科技中心户看科技影碟。如今,越来越多赣州农民能够享受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文化交流还促进了村庄之间的和谐、融洽,广大农民的精神面貌为之焕然一新。大余县新城镇周屋村村民是宋代哲学大师周敦颐的后人,自古崇文修德,自编自演戏剧之风颇浓。该县将其定位为“戏曲村”,筹资2万余元添置了锣鼓、二胡、麦克风等设备,并请来专业的戏曲教师对该村文艺骨干进行戏曲创作和表演培训,挖掘、整理57支传统曲牌和剧目。周屋村以戏剧为主的文娱活动占领了思想文化阵地,农家村舍不贴财神贴计生宣传画,科技种植和良种良法家家推广,拔河、篮球赛、知识竞赛、读书演讲活动一个接一个。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