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个‘闹’字点出元宵红火”

2007-03-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倪迅 我有话说

“闹元宵,是中国的狂欢节。”一说起传统节日,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充满热情,甚至是激情。

“今年的元宵节特别不同。”“这话怎么讲?”

“今年元宵节,是它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七大传统节日’后的第一个元宵节,又在全国两会期间,应当更加‘闹’得欢。”

十多年来,李汉

秋一直为弘扬中国传统节日鼓与呼。

“说起这事还有一段经历呢。我参与中央文明办调研组编写《我们的节日》一书,也参与央视拍摄《我们的节日》系列电视片。2006年2月我到晋中考察元宵节,回京后建议:在书中和电视片中再增加元宵节。央视接受建议单独制作了元宵节一集,中央文明办也接受建议在《我们的节日》学生版中增加了元宵节。”李汉秋说。这年9月公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第29条中写道:“充分发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民族节庆的作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继七夕节之后,元宵节也进入我国“七大传统节日”。

话说至此,李委员进一步展开话题。

如果说除夕和大年重于家庭团圆、家族亲友的团聚,那么,元宵节则是群众性的大狂欢。据说汉文帝规定正月十五要“与民同乐”,让家家张灯结彩,以后成为传统,普天同乐。唐代正月十五前后三夜,“金吾不夜禁”,让民众观灯游乐。历代相沿,不仅宫廷,府州县衙前也用灯彩堆叠成山,像传说中海里巨鳌的形状,称为鳌山,让百姓观赏,以示与民同乐。宋代有了焰火,皇宫观灯的高潮是放焰火,府州县也仿效。正如辛弃疾词《青玉案・元夕》所描绘:“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喧闹的群体性游乐,光彩夺目的火树银花,构成元宵节热闹绚丽的景象。“闹元宵”,一个“闹”字点出元宵节的红火,中华民族不尚张扬,有点狂欢节味道的传统节日当首推元宵节。

李汉秋还讲起了去年在晋中亲历的元宵节。

据说传统节庆的气氛城市不如农村,大城市不如小城市。我到晋中看看,果不其然!正月十五的榆次,三大广场同时举办社火会演,一个个方队行进式表演进入广场,在凛冽的寒风里,壮实的汉子赤膊上阵,号子声震天动地,上演了一个个我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原生态社火。群舞群鼓都有一位刚健妖娆的女郎当指挥,站在特为她搭的四面凌空的高台上,翩翩起舞,她既是指挥,又是领舞,是群体的灵魂。看了她们身手不凡的表演才知道什么叫“浑身解数”,浑身上下仿佛每个细胞都有表情,每根指头都会说话,每丝发梢都有灵性,一招一式都是造型,而从头到尾又通脱流畅,叫人目不暇接。

“传统节庆的根深扎在民间”,李委员意犹未尽,看得出晋中闹元宵让他刻骨铭心:

午后我们到南庄看架火,这里的赵家几代相传成了架火专业户。在空阔的田野上已架起三座牌楼火,都有颐和园门前的牌楼那么大,上面缀满灯彩,还刻绘着八仙过海和《三国》、《水浒》里的故事,令人赞叹不已。夜幕降临后,四乡八面扶老携幼地来了,真是人山人海。晚上八点钟,随着一声令下,三座牌楼通体透亮,群星飞舞,欢呼声,惊叹声,此伏彼起,整个一片欢乐的海洋。

正月十六的榆社县,在县城通衢搭起观礼台,“四大班子”都来与民同乐。或一个乡镇或一个部门的表演方队,行进式通过,到得观礼台下,亲热地呼喊着台上干部的名字,互相拜年道贺。十里通衢两旁密匝匝几排人墙,扶着老人的,顶着小孩的,人头攒动。真是万人空巷,倾城出动了!

从李委员的细细描述中,让人分明感受到,他对传统文化的执著的爱。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