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技创新:厚积方薄发 行动贵落实

2007-03-0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王树国代表:“科技创新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王树国代表说。“既需要科研人员踏踏实实,厚积薄发,也需要科研单位创造和谐、宽容、适合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

王树国认为,对科研人员来说,要有学求精深的恒心,也要有甘于寂寞的耐心。他介绍说,校内有一个科研小组

,在机器人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得到了国际科技界的认可。他们能够抓住别人没有发现的课题,就在于他们研究的深入程度、专注程度比别人要高。该小组即使在成果少的困难时期,也没有转变科研方向。科学是平等的,任何一个领域都有国际性的成果,都有世界级的大师。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不能急功近利,盲目跟风变换领域。只有‘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才有‘质’的爆发!

“创新人才从哪里来?是从外部引进,还是更多地靠自己?”王树国说,对一个科研单位来讲,即使引进了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他的成果和荣誉也属于他原来工作的土壤。要想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科研单位必须为创新型人才营造宽容的环境。他说,哈工大有一个进行小卫星研究的课题组,近20年没有论文、没出大成果,在哈工大却得到了最大的宽容和支持。因为科研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要求投入马上就有产出,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王树国说:“创新型人才当然离不开个人的天赋和努力,但一片合适的土壤才是创新型人才源源不断涌现的基石。”(本报记者齐芳采写)

    郭传杰委员:科技创新一直是中国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郭传杰委员关心的话题,他说:“贾庆林同志在报告中强调要‘团结奋斗,开拓创新’,这对我们科技工作者既是鼓舞,更是鞭策。”

郭传杰委员说,去年的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了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部署了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和配套措施。如果说,去年是科技创新进入快车道的部署之年、启动之年,那么今年将是落实之年、行动之年。

作为在中科院长期从事科研和科技管理的专家,郭传杰委员认为,当前,虽然硬件投入仍然是影响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但软件的制约作用越来越突出,体制和机制是制约的瓶颈。没有完善的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句空话。当前,创新系统在有关顶层设计、资源配置、创新单元的统筹互动、创新价值链的完整构建等方面,还有很多事要做。

他还强调,自主创新的关键因素是人才。但如果缺乏良好的科学人文环境,人才作用将难以发挥。同时,评价不科学,机制不完善,容易导致学术浮躁,滋生学术腐败。所以,有关部门在制度安排上,要注重建立诚信体系,对学术腐败行为的管治要有新的思路。

最后,郭传杰委员说:“自主创新已经写在了国家的旗帜上,但关键是要落实到行动中。我们相信,随着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创新将逐步变成常态行为,中国定能成为科技创新的热土。”(本报记者郭扶庚采写)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